湖北新能源:大别山脚下的“锂”电前锋 |
时间:2022-10-11 来源:昊华公司 视力保护色: |
罗田县坐落于大别山南麓,由于地处“吴头楚尾”,自古便有“一山分吴楚,二水入江淮”的美称。三年前,一批拓荒者来到这里,他们担负着中化蓝天“电解液+”战略使命,深刻践行“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共同描绘了一幅披荆斩棘、负重前行的奋斗画卷。三年后的今天,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一家新能源企业——湖北中蓝宏源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已冉冉升起。 管理融合 文化落地 为竞逐日益火热的新能源市场,中化蓝天于2018年正式提出“电解液+”战略,并于次年6月与黄冈市锂盐企业合作,将年产4000吨的六氟磷酸锂装置纳入麾下,成为中化蓝天锂电战略的“前锋”。 “装置虽然刚建好,但问题却不少。原料消耗高、设备运行不稳定,开工率不足,尤其是HSE管理基础非常薄弱。”湖北新能源总经理陈先进回忆起刚接手时的情景,无奈地说,“交接第二天,一个新投用的酸槽就漏了。” 装置问题还不是最大的困难。作为一家新并购企业,如何归聚 “人心”才是真正要克服的难关。当时,部分员工对管理融合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甚至戏称接手管理的人缺乏行业经验,只是一群“书生”。 技术、经营和管理困难并没有吓退这群“书生”,他们从零开始,全面启动管理体系的重建和技术提升,一边负责生产管理、检维修方案、工艺变更方案把关,一边深入生产一线,对整个生产装置进行逐点排查。期间,中化蓝天还派出专项支援团队,全面对接HSE、生产运营、质量提升、保密管理、风险管控等体系建设。年近七旬的中化蓝天高级顾问任建纲担纲六氟磷酸锂技术总负责,带着技术团队沉在车间里,每次一待就是半个月……一支支队伍,一项项措施,无数个夙兴夜寐,员工们对“书生”的不信任少了,认同点赞的声音渐渐多了。 最让员工们服气的是HSE体系的全面落地。 湖北新能源HSE副总监王建康带着团队从最基础的保命条款、高风险作业入手,抓培训、揪典型、建规范。一次,施工队违反HSE管理条款,王建康首先处罚了公司总经理陈先进和他自己。员工们看到了公司推行HSE体系落地的决心,也看到了公司对本质安全的投入。 安全文化建设一定不是喊喊口号、贴贴标语就能完成,而是要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提升。在后续HSE管理24要素的推进过程中,员工们的态度与行动发生极大改变,为了记牢内容,他们将规范、要求放在床头、贴在镜前,睡前背一背、刷牙看一看;有的把要点、要素设为手机屏保,有的记在本子上,放在口袋里,随时翻阅。一时间,公司重视安全的氛围日渐浓郁,也让管理融合工作更加深入。 “疫”往无前 勇当前锋 2019年,湖北新能源遭遇了产品价格连续下跌、市场需求不足、产品库存高、应收账款逾期高达历史峰值等一系列困难,突如其来的疫情更让企业经营雪上加霜。 疫情期间,湖北新能源市场人员克服种种困难,谈业务、讨货款,三更半夜找不到酒店,只能在马路上“游荡”,对这些经历他们只付之一笑。为了能与客户高层建立联系,争取优质订单,他们用“等”字诀打动客户。一次,市场人员张斌和廖一帆蹲守在客户下榻的酒店门口,大雨倾盆而至,没带雨具又怕错失客户的他们挤在酒店门口的大石头前避雨。最终,两只“落汤鸡”用3个小时的雨中等待,换来了一次难得的商谈机会。 市场人员在前方奋战、突出重围,后方的保障工作同样打得火热。 在湖北疫情最吃紧之际,陈先进自驾600余公里,“逆行”回到厂区,组织生产经营和防疫工作。为了保障正常发货,员工们也自发赶回公司,没有专业防护设备,他们就穿上氢氟酸防护服;没有消毒液,他们就自制酒精每天消毒;公共交通停运,他们就步行前往;有些员工住得远,要走上十几公里,一位员工更是绕行山路走了40里赶回公司。最终,在满足防疫要求的同时,产品悉数如期发出,9家重要客户订单成功保住了。 坚守信念 迎来曙光 2020年夏,对湖北新能源来说是奋战的盛夏,也是难熬的苦夏。六氟磷酸锂市场价格已破“七”,最低点甚至只有6.3万元/吨,装置开工率仅为30%,导致产品质量异常波动。 时任中化蓝天常务副总经理张海兵每个月都在湖北新能源现场办公,一呆就是一星期。在他看来,六氟磷酸锂是高投入、高技术门槛、高质量的“三高”产品,市场拐点虽无法预判,但一定会来。张海兵亲自为员工打气加油,分享亲身经历的各个项目历程,他说:“天道酬勤,只要方向是对的,努力就有意义,我们要把奋斗当成幸福的事情,越是艰难,越要坚持。” 盛夏过后,转机出现。一家贸易商在洽谈时提出7.1万/吨的价格和现款交易的条件,公司敏锐地嗅到了市场复苏的气息。果不其然,六氟磷酸锂价格一天一涨。而此时,湖北新能源早已筹备得当,仅用10天便完成装置大修,同时,公司不断调整工艺方案,逐步达到生产工艺最优化,并在产品质量对标、搅拌密封等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突破,做好正面迎战市场“井喷”的准备。 天道酬勤。2020年秋,湖北新能源终于品尝到甘甜的果实。9月,六氟磷酸锂产量同比增长58%;10月,五条生产线全开,实现满产达产,且单月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产品质量指标达到生产线历史最佳水平。 胸怀大局 旌旗在望 生产装置进步是一个不断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持续循环改善的过程。“直面挑战、敢于出战、能打胜仗”的湖北新能源人没有止步于此,一场以“持续技术提升,突破生产质量难题”为目标的持久战再次打响。 2021年5月,湖北新能源成立技术委员会,每周六上午雷打不动召开的技术委员会工作例会成了湖北新能源提质增效的“中央控制室”。 二车间主任汪文清从六氟磷酸锂项目中试时就入厂,在他当班的十年里,每到梅雨季节总会出现产品酸度偏高而造成品质波动的情况。汪文清开玩笑说,“我们这是看天吃饭。” 针对该问题,亮剑“酸50”行动随即展开。 湖北新能源总经理兼技术委员会主任陈先进带着几名技术骨干,每周六上午都泡在会议室里头脑风暴,研究质量波动原因及提升机理,解决难题。一条条改进思路、一串串分析数据、一项项优化举措汇聚在一起,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方案最终成功落地。 今年梅雨季,汪文清欣喜地发现,产品酸度稳稳地控制在50ppm之内,年产量也从4000吨上升到4500吨,装置运行非常平稳。在同行们还受困于“水分”,囿于酸度波动的困境时,湖北新能源率先突破了“看天吃饭”的瓶颈。 “我们现在都是全机械化生产,生产车间里除了巡查人员外,几乎看不见人。”陈先进如是说。过去,由于六氟磷酸锂产品干燥过程中手动操作达300次,员工要掐着时间点不停地操作阀门,忙得连轴转。2021年5月,三车间开始自动化改造,如今,这套量身定制的自控连锁系统能完成自动化投料、冷热媒自动调节、氮气自动调节回路等工作。主控员工只需按一次开关就能轻松完成干燥工段操作。三年来,湖北新能源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开展自动化改造,不断刷新企业先进制造水平,也提升了企业本质安全。 同时,湖北新能源在消化吸收现有六氟磷酸锂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中化蓝天已有氟化工先进技术,创造性探索形成六氟磷酸锂连续反应、动态结晶、尾气回收等独有工艺技术。目前,中化蓝天郴州基地在建项目将正式导入湖北新能源集成的新技术,打造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的高品质六氟磷酸锂生产装置,预计今年四季度建成投产。 三年鏖战,湖北新能源不仅攻克技术瓶颈,实现达产提质,更是一举扭亏为盈,一跃成为中化蓝天利润贡献大户。这家大别山脚下的企业,三年前以“前锋”姿态亮相黄冈,三年后,他们仍在践行大别山精神,走向更广阔的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