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大化:产业链一体化跑出转型加速度 |
时间:2022-09-14 来源:沧州大化 视力保护色: |
沧州大化是由毛泽东主席圈阅、周恩来总理批准,我国首批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建成的13家大型化肥企业之一,成立于1974年,曾为我国化肥工业作出突出贡献。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沧州大化进行了第一次战略转型,1999年12月,沧州大化2万吨TDI项目完成建设安装和整体试车,并实现上市。伴随着后来的几次扩产,沧州大化TDI技术水平可比肩国际巨头,装置运转率世界第一,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2014年,尿素和TDI市场价格出现断崖式下滑,企业连续两年巨额亏损,甚至面临退市,命悬一线,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家级“特困企业”。 这时,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被有意无意避开的那些“问题”,已不能再被“忽略”或“缓缓再说”:气头化肥的天然气原料价格与产品价格严重倒挂,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大量低效资产沉睡……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举措,沧州大化坚决砍掉化肥业务,集中攻破TDI发展瓶颈,提质增效,2016年底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4.1亿元,提前两年完成国资委下达的扭亏任务,被评为“十三五国企改革典范企业”。 经此一劫,沧州大化得以存活下来。但砍掉化肥后,仅以TDI为单一主营业务,犹如一叶小舟,在波涛汹涌的市场大海中如何搏击风浪,又将驶向何方? 市场不等人,经过对行业、上下游和自身资源优劣势的比对研判,沧州大化选择向聚碳酸酯产业链延伸。 战略布局:向聚碳酸酯产业链迈进 聚碳酸酯,英文简称“PC”,是一种透明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阻燃、耐高温,透光率90%左右,接近于玻璃,但比玻璃轻,不易碎、易加工。PC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板材、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电子电器、LED照明等领域。 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法和熔融法两种方法。目前,沧州大化是国内光气法TDI生产的核心企业,对光气生产有丰富经验,在建设以光气为原料的产品方面,具备一定优势,PC即是其中的一个产品选项。 随着国内PC需求持续增长,沧州大化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发展高技术产业领域契机,充分发挥自身光气生产资源优势和沧州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坚决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发展PC产业的战略性规划,向高质量一体化PC产业链迈进。 克服疫情影响等重重困难,历时一年半,沧州大化20万吨PC一期10万吨装置于2020年10月29日竣工投产,成为国内同类装置建设及开车用时最短、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产品达标速度最快的企业,且产品质量得到业内专家高度认可,成功跻身国内PC行业第一梯队。 PC开局顺利,沧州大化乘势而为,决定向上延伸PC上游原料产品链,建设配套年产20万吨的双酚A项目,此举既可降低生产成本,也可减少双酚A市场变化给原料供应带来的不确定性。 兵贵神速,从2021年2月打下第一根桩到2022年8月产出合格产品,双酚A项目仅仅历时1年零5个月。 科研拓荒:占领PC技术制高点 目前,全球普通PC供需平衡略有过剩,国内市场需求尚有缺口,但随着国内规划、拟建和在建PC装置产能完全释放,国内市场可能也将面临产能过剩。 不能刚从红海逃生,又游向另一个红海! 在提升普通PC产品质量的同时,沧州大化开始布局特种PC领域。 目前,我国共聚硅PC基本依赖进口,生产技术和市场均被国外跨国公司垄断,国外某巨头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超过70%。针对下游特种PC缺口巨大的市场形势,沧州大化确定走“专精特新”、高附加值产品路线,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这场改革中,我们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是沧州大化的立业之本?我们认为,还是科技创新。”沧州大化董事长谢华生说。 因为技术堡垒高,共聚硅PC产品领域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源十分有限,确定研发方向是首要关键一步。究竟选择哪条路径为突破口?科研团队每天脑子里就这一件事,分析、讨论国内外厂商特种PC产品的合成方式、性能指标,推敲、确定可行性方案,又在讨论中不断否定、推翻…… “经过无数不眠之夜,在翻阅了数百篇相关专利文献后,我们才确定了研发方向”,共聚硅PC研发团队带头人李永阔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在PC高端产品研发过程中,总有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共聚硅PC研发涉及的分析方法、合成方法,还是溴化PC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洗涤分离难题、试车环节,科研团队都一一攻克了。 2021年7月7日,沧州大化共聚硅PC项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家连续生产法生产共聚硅PC的企业。2022年6月28日,高分子溴化PC项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二家能够生产高分子溴化PC的企业,再次填补国内空白。由此,沧州大化聚碳酸酯一体化产业链初具雏形,在国内PC产业的领先地位进一步筑牢。 数字化赋能:推动产业跨越式升级 好马还需配好鞍。2020年左右,沧州大化PC和TDI生产系统已无法适应新产品的生产节奏。针对管理层级多、部门多,要求各异,信息传递效率低;各工序之间相对独立,协调困难,不能实现有效统一指挥等问题,沧州大化开始着手以数字化手段对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2020年,伴随一体化、集成化、智能化生产控制中心投入使用,沧州大化打破装置界限,构建起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稳定安全的数字化“三级生产管理模式”。 公司应急(运营)指挥中心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下达决策指令到调度中心。调度中心依令而行,将指令分解到各单元的生产操作指标,统筹下达跨产品、跨装置的调度指令到操作员。操作人员按照调度指令,将各自所辖的指标按照要求快速调整到位,并将结果自动反馈到调度中心。 控制中心操作员于黎明深切体会到新管理模式带来的好处, “三级管理模式,整个流程靠指令链接,体现出‘快’和‘准’的特点,效益、效率和安全得到保障。” 目前,沧州大化PC和TDI装置已全部实现智能、优化、经济运行。通过对装置自控回路进行整定和分析,自控率由整定前的97%提高到99.8%;通过技改,阀门的开关全部实现自动远程控制,总控操作人员操作频次从174次/小时锐减到26次/小时。沧州大化数字化技术支撑精益生产运营实践入选中国中化数字化转型实践十佳案例。 目前,沧州大化已形成“双酚A—PC—共聚硅PC、溴化PC”一体化产业链。在PC、TDI两大主营业务的支撑下,沧州大化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85.3%。未来,沧州大化将秉持与生俱来的国企使命感,不断把聚碳酸酯产业链做强做优做大,倾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