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龙头企业需市场与政策支持

时间:2012-03-2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视力保护色: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其总体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完善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到2011年年底,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7万亿元,超百亿元的有24家。按照农业部规划,到“十二五”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将达15万家,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企业数达到100家。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靠自身的发展较难,主要是面临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和贷款难等诸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的地方甚至把龙头企业作为摇钱树,应该给企业好的市场环境和优惠政策,比如多奖励,让企业研发出好的品种,以此带动农民增收。。

市场风险大农企融资难

滁州市地处苏皖交界地区,所生产的商品粮和蔬菜供应到长三角地区。记者在滁州采访时了解到,全市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5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有43家。

“从滁州来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高,特别是深加工产业链少,延伸不足,所以市场风险较大。而且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产业对接和市场的后端链条存在脱节。”安徽省滁州市农委副主任吴经龙告诉本报记者。

吴经龙分析表示,目前地方上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较少。以滁州为例,每年对农业龙头企业投入约在200万元左右,在银行只能贷三、四千万元,对于全市500多家龙头企业来说,这笔资金显然不够用;政策的引导性也不够,行业性的联合较少。农企产业化发展涉及面很宽泛,如粮食和畜牧加工就不一样,建议每个行业分门别类出台政策。

在谈到当地农企发展困境时,吴经龙说:“中小农业企业贷款难是最大的问题。比如农产品加工业,在其还不是大型企业时,能形成的固定资产量并不大,但贷款时要用固定抵押物,而且程序非常繁杂。需要国家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进行政策。”

提高生产力完善市场体系

截至目前,我国有1253家国家龙头企业,1万多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0万多家中小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意见》要求,龙头企业要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意见》的出台,是希望农业龙头企业在产前、产后以及研发方面,与合作社等形成独特的产销结构。同时,国家还应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李国祥说,当前粮价上涨,导致食品价格一路走高,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严重不足,生产效率低下造成的。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要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来转化粮价上涨的成本”李国祥表示,今后要提高农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不仅对企业有经济效益,对国家也有好的社会效应。

《意见》要求,统筹协调发展农产品加工,鼓励龙头企业合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确保口粮、饲料用粮和种子用粮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粮食深加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有效对接。

“在农产品市场体系上,我们是小产品,大市场,矛盾非常突出,完善市场最重要的是改变现有的产权结构,把龙头企业做大。”李国祥说。

强科研实力农业要“走出去”

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逐渐成为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群体。过去五年,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共投入科研经费772亿元,年均增长18.7%。

《意见》要求,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的龙头企业集群。

“技术创新要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真正主体,依靠政府的科研体制改革,科研单位向龙头企业转移,改变中国科研经费分配方式,使龙头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可以向西方企业学习,把销售额中的一定比例拿出来做研发。”李国祥说,龙头企业也要改变自身体制和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改善科研条件,加大创新力度。虽然目前规模不大,但将来农业必须要“走出去”,这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也是培养跨国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需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