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走近中化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的先行者

时间:2013-05-06     来源:中国广播网
视力保护色:

中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记者曾灵华)4月24日,站在南繁制种(乐东丹村田洋)基地的杂交水稻制种地里,杨毅的脸被晒得黑亮。他指着他左侧的一块地:“这里是Ⅱ优629。”

Ⅱ优629,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种”)三亚分公司第一个自主选育的审定品种,在海南、湖南、江西、云南、广西五省推广。杨毅说,地里的Ⅱ优629是在4月5日抽穗的,25天后,也就是4月30日将可以收割。而他右侧地里的制种品种谷优629,是在4月8日抽穗的。

第一次见到杨毅,很难想到他是中种三亚分公司的总经理:身高不到1.70米,身着短袖条纹T恤,头戴编织草帽。由于常年在田间奔走,皮肤极黑。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杨毅这些和农民一样干着农活的农学家们的真实写照。Ⅱ优629就是杨毅当年带着仅有的一位科研人员选育出的。由于综合性状好、产量突出,Ⅱ优629选育近十年仍然受到市场青睐。

在谈到中种三亚分公司的优势时,杨毅多次提到科研力量。“我们有一支专门的科研队伍。我们的科研人员规模可以顶一个大型的省级的农科院。”目前中种三亚分公司在海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3,稳居第一,市场覆盖海南、广东、广西、江西、四川、湖南、福建、云南等八省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过,超级杂交水稻科研攻关,需要“良种、良法、良田”。农民大规模种植后的亩产,往往远低于科学家在实验田里取得的数据。杨毅算了一笔账:在海南以谷优629为种子种一亩面积的水稻,经过110天左右的生育期,最终亩产量是400-500公斤。按照普通稻1.2-1.3元每斤的收购价计算,收入在1000元左右。而在扣除掉种子、化肥等成本后,每亩的净收入在700-800元。

“农民种植水稻的收入非常有限。”杨毅说,粮食持续增产的压力是很大的。尽管粮食安全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但好的农业生产用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据2012年举办的第十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上发布的信息,中国种业的市场价值已从2000年的250亿元增加到近1000亿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与之对应的,是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后外国种业公司大举进入中国种业市场,给国内种企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副局长廖西元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育种是种业的核心,而国内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缺少核心竞争力。有媒体报道指出,国内的种子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有研发能力的不过百来家;前50强每年的研发投入总计不足20亿元人民币,孟山都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0亿美元。

国内种企的希望很大,压力更大。“年年有希望,因为年年都有希望选育出好的品种。不过也得经受住失望。”杨毅笑着跟记者说。据了解,中种目前在南繁基地从事科研工作的有来自5个玉米研究团队、4个水稻研究团队和3个瓜菜研究团队的80余位育种专家。研究团队在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的多位海内外高层次专家的指导下,已成功选育了一批玉米、水稻品种,每年都有一大批优势组合参加国家及各省份的区域试验,为其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后备品种资源。

如果说实干的杨毅是一名典型的“农民式”农学家的话,那么海南省乐东县佛罗镇求雨村的村民石奇跃就是一名典型的“专家式”农民。

石奇跃今年48岁,家里有22亩地,种了十几年的哈密瓜。前年,他家哈密瓜种植的净收入是7万多元。“太少了,我都不好意思说出来。”石奇跃说。去年,他开始琢磨为什么别的农户种的瓜那么大那么好,而自己种的瓜却“不怎么好”,结果发现可能是施肥的问题。“乱施肥,没有规范的。张三李四一起施,起了效果,也不知道到底是因为张三的肥还是李四的肥。”

石奇跃在发现种瓜种得好的农户采用的是中化化肥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开始在自家地里做起了试验:“自己作对比。”对比效果很明显:他发现施肥比以前省事多了,什么时候怎么施,他都能做到心里有数了。

去年,石奇跃家哈密瓜种植的净收入达到30多万,比前年翻了两番还多。石奇跃说,上一季家里的哈密瓜亩产达到了8000多斤,这一季刚收完的,亩产量也达到了6000多斤。“第一是省肥,第二是好管理,最主要是效果(让人)放心。”

哈密瓜是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亩产量为5000-6000斤。乐东县是海南省哈密瓜种植的重要市县,全县哈密瓜种植面积约3.5万亩,其中佛罗镇哈密瓜面积约1.8万亩。过去农户们的基础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施肥灌溉方式相对传统,而水肥一体化,则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在这里,很多农户像石奇跃一样在采用这种技术。

中化集团下属中化化肥海南分公司的总农艺师冼昌华告诉记者,哈密瓜从育苗到产收,在这里的生产周期是90天左右,一般一年种两季。如果水肥控制得好的话,一年有可能种三季。按照一亩地一季的利润1万元来算,一个农户如果有30亩地,一年能种到三季的话,年收入达到百万也不是不可能。

水肥一体化比之传统的施肥灌溉技术更加便于管理:通过将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通过可控管道系统直接提供给作物,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通过人为定量调控哈密瓜的“吃喝问题”,就是石奇跃所说的“放心”的原因了。

那么,石奇跃又是怎么判定自家地里哈密瓜所需的“吃喝量”的呢?石奇跃笑眯眯地说出了四个字:“测土配方。”种什么,地里缺什么养分,决定了施肥方案。中化化肥海南分公司在佛罗镇丰塘村有一个水肥一体化试验基地,一名农艺师在基地驻点。在农艺师的指导下,农户对自家土壤进行科学采样。农艺师根据土壤养分测量的结果,结合作物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为农户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以及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

据悉,中化化肥各分公司目前有百多位农艺师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成为各地种植施肥的“农家教授”。因为农艺师的专业贡献,中化化肥的基层网点不再是简单的化肥销售网点,而是有能力提供整套作物种植解决方案的服务终端。以石奇跃为代表的农户,是这种服务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在这种“教授式服务”下成长起来的专家型农户。

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10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新的一号文对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安排。提出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作为中央重点骨干企业和农业投入品领域的龙头企业,毫无疑问,中化集团承担着国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农业安全的责任。中化集团的旗下,无论是化肥供应覆盖国内近90%耕地生产的中化化肥,还是加快种业产业化整合的中种集团,亦或是在新农药创制方面一直大力倡导绿色农药开发的中化农化,都在这条路上奋力前进。杨毅和石奇跃,不仅是“中化人”,是中化集团发展道路上的服务者和追随者,也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的先行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