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中化

热点聚焦|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论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时间:2020-06-21     来源: 《中国国情国力》杂志
视力保护色:

作者 胡迟

摘要:在今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有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结合其突出表现,对照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目标,可以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一是以加快混改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三是不断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四是国有企业要与民营企业优势互补,共同驱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深化国企改革;国企功能定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今年初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转型关键期的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认真研究、总结国有企业在抗击疫情中的各种行为表现,对于更好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抗疫攻坚中的国企“担当”

我国国有企业既有一般国家国有企业的共性,更有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是国家引导、推动、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国有企业既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甚至要承担更高层次的政治责任。从此次抗击疫情的不同阶段看,国有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建设抗疫医院等基础设施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专门医院建设、快速提升收治能力,国有企业积极承担了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专门医院建设改造任务,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竞速、与疫魔赛跑的较量。中国建筑所属中建三局牵头组织调动2万多名管理和作业人员,在全国1亿多网民的“云监工”中夜以继日施工作业,电力企业24小时不间断供电保电,矿业企业全力筹集建设物资,通信企业火速建设5G基站……10天内2家医院先后建成交付使用。

2.保障物资供应,以强大的基础保障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强支撑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从1月20日至2月26日,中央企业累计向湖北地区供应汽油20万吨、柴油6.4万吨、天然气5.9亿立方米,累计供电146.4亿千瓦时、供热210.1万吉焦、供煤150.9万吨,为维护当地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化集团、中粮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储粮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化工、国药集团和新兴际华集团10家中央企业作出承诺,疫情期间全力保障防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做到价格不涨、质量不降、供应不断。以口罩、防护服等为例,疫情发生后,国资委迅速与中央企业集团、医疗物资生产一线单位建立了直通专线,用战时方式强力推进医疗物资生产保供。新兴际华集团所属企业紧急转产后,坚持人倒班、机不停、连轴转,迅速将防护服产能从零提高到11万套/天。中国石化短短数天时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日产量达到80万只。国机集团火速研制医疗物资生产紧缺设备,9天时间完成从无技术无图纸到批量生产压条机的全过程。

3.有序复工复产,力保经济平稳运行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推动复工复产过程中,国有企业再次发挥主力军、生力军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承担着大量重大工程、重大专项,率先复工复产对于社会各类企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对于刺激市场活力、提振社会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各中央企业按照分区、分行业、分类、分项目原则,详细制定全面复工复产方案,推进复工复产时段化、差异化、精准化,确保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率先复工。96家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及所属子企业管理总部(包括湖北地区企业)等经营指挥体系都于2月3日前进入正常运转状态,各级子企业复工复产也在有序推进。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截至2月底,中央企业复工复产率超过90%,截至4月20日,已达99.4%。中央企业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按时如期推进。

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此次疫情防控是对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成就的一次特殊检阅。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紧研究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瞄准改革的终极目标与功能定位,不断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1.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不断加大混改力度。从企业层面看,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既要通过国有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通过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因此,更多混合所有制企业能够放大国有资本的作用,更好实现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2019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在梳理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政策,总结央企混改工作的基础上,从规范混改操作流程,明确推进混改方式和转变企业运营机制等方面,为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指南。

未来国有企业要继续以混改为突破口,“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一是要突出主业,混改不仅是做强做优做大企业,还要做强做精主业和实业。二是要“改机制”,通过混改推动企业转变运营机制。包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控方式、深化三项(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灵活用好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三是通过混改推动结构调整与重组整合,促进国企改革深化,全面提升改革综合成效。

(2)建立国资国企“一盘棋”格局。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格局下,要从整体上配置、运行好国有资本,更加注重国有资本的整体性和流动性,加大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协同力度,尽快形成“统分结合”的监管机制。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央企和地方国企都在积极行动,相互配合,有力地保障了抗疫物资供应与复工复产,凸显了在非常时期建立国资国企“一盘棋”格局,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性。

未来国资委要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建立全国国资国企“一盘棋”格局,一是要促进中央与地方国有企业深度合作,减少国有资本同质化竞争。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特别是21家中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加强央企与地方国有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用5年左右时间,以股权合作、资产无偿划转等方式,推动完成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同质化企业国有资本重组整合工作,推动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二是在此次疫情中,国有企业在战略性物资保障、应急机制和产业布局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漏洞和短板,未来要在组织层面建立国资国企“一盘棋”应急防控体系;在机制层面形成国资国企“全过程”响应机制;在保障层面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保障机制。

2.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1)关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后就已经提出,至今仍在不断探索、完善。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强调: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总体要求,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指导意见》在总结以往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国有企业分类的概念,把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两类。其中,商业类又可再分为完全竞争类(商业一类)与特殊功能类(商业二类),从而更好地解答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国有企业的定位、功能与属性问题。即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实现是在国有企业分类基础上完成的。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承担不同使命。

(2)从长远看,未来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还是应当按照之前设定的目标,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占主导地位。透过此次疫情防控实践,关于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有两个重要启示:一是国有企业功能定位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动态可调节的。二是国有企业通过分类实现功能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看,国有企业在生产、提供抗疫物资时并没有完全按照分类来进行。如有些属于商业二类的央企也在大量生产如口罩、防护服、消毒液这类本应该由商业一类国企生产的完全竞争类产品。即在非常时期,国有企业的分类暂时消失了。从央企到地方国企都服从于抗疫的大目标,而没有拘泥于分类的框架限制。

3.不断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与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紧密相连。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以国有经济功能定位为前提,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优化调整要适应国有经济功能定位的实现。依据《指导意见》,国有资本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这就是满足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实现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方向。从此次抗疫实践看,未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应当按照四个方向进行:

(1)兼顾产业升级与拉动经济发展。未来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要满足两个标准:一是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控制地位。二是国有经济要发挥主导作用,推动、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此次疫情防控实践看,结合这两项标准,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方向(着力点)即是所谓的“新基建”①。从产业方向看,“新基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交织、重合。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新基建”的实施必将极大地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

(2)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云办公”“线上经营”“智能化制造”和“无接触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的运用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纠治、物资调配、居民生活保障以及企业复工复产等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如中央企业充分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快速发现密切接触人员、开展疫情防控监测预警、调度医疗物资生产,显著提升了防控效率。从技术路径看,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无疑是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方向。从企业层面看,当前,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区分产业类型特点和产业层次,重点围绕基础端、平台端和应用端三个维度展开:着力构建新基础设施,促进互联互通;强化平台功能,实现网络协同;提高应用水平,打造数字化新场景。

(3)动态可调节。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是动态可调节的,因而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也是动态可调节的。在此次抗击疫情实践中,一些国有企业为抗疫需要,上马了口罩、防护服等项目,但由于这些产品大多不是央企正常情况下的主业方向,因此,疫情之后,随着需求的下降,生产口罩等防护产品的央企对这类资产应当有一个调节的过程,即出售这类非主业资产,向某个相关生产企业集中,以获得规模效益。当然,由于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为满足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是动态可调节的,至于何时进入、何时退出,则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定。

4.国企与民企协同发挥作用

(1)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分天下、各有其一”的发展格局。因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是我国宪法的规定,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的现实写照。

(2)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特征体现为公、私经济的深度融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既有市场竞争又有协同合作,形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在此次抗击疫情实践中,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横向看,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抗疫产品,国企、民企都在生产,共同供应市场。二是从纵向看,国企与民企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各有分工、侧重点不同。如国企供应口罩布、口罩生产机,民企从事口罩生产等。此次疫情再一次检验了国企、民企这种分工格局的效率与合理性。从企业层面看,国企混改将为民资以战略性投资方式参与混改提供了更多的实现途径,有助于增加民资投资渠道,增加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之间的融合。从发展布局看,国有经济分布在基础性行业和支柱产业的国有资产比重超过50%,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占有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则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从制造业看,国企和民企多数是上下游关系,民企从事制造业偏下游,但也更加接近市场。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有很多民企外协零部件供应商。两者互补性大于竞争性,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注释:

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作者单位: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