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中化

中种公司搭建种子商业化研发平台

时间:2012-05-07     来源:中国广播网
视力保护色:

【导读】种子行业外资横行,不仅经济损失大,也威胁粮食安全。科研水平薄弱是我国种业不振的根本原因。谁来引领我国种子行业的研发“翻身仗”?

中广网北京5月4日消息(记者丁华艳)据经济之声报道,种子行业外资横行,玉米、高端蔬菜、大豆等种类都被外资占据,外企说提价就提价,不仅经济损失大,也威胁粮食安全。归根到底,科研水平薄弱是我国种业不振的根本原因。中国中化集团下属中种公司推出“梧桐计划”,搭建商业化育种平台,邀请专家和院所合作开展种子研发。

玉米开始播种,黑龙江的玉米洋种子,去年只有18块,今年涨到了45块;在我国大型蔬菜基地山东寿光,一粒蔬菜洋种子快赶上同等大小的金子的价钱了……洋种子好,即使涨价,老百姓也只能买。

现在国际种业前10强都进入中国。据机构估测,外企全球化布局,一、二百年积累的产业化经验,帮助他们很快占据了中国37%的种子市场。

中化集团总裁助理、中种公司总经理张学工对“外资种子的全面渗透,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状非常担心。

张学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果种子的安全没有依托,我们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我们的民族怎么繁衍?如果我们像这样的战略性的、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始终让别人控制,我们将来怎么办?

科研水平薄弱是我国种业不振的根本原因。

中种公司副总经理田冰川:种业是一个技术导向性的产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表面上看是种子,但其实是技术。但是我国生物育种研发以科研院校为主,与产业衔接不够;而企业有产业化需求,研发实力却不够。两者没有能够拧成一股绳。

没有梧桐树,怎有凤凰来?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农作物种业为主营业务的央企,中种公司打算,打造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平台,在不同的生态区,围绕水稻、玉米、小麦、蔬菜、油料等主要作物,搭建商业化育种平台。

田冰川:我们邀请一流的育种家,邀请一流的、优势的育种科研单位,到企业这个平台上,由我们来提供经费,由我们按照市场化的机制,双方拧成一个比较好的商业化的纽带。

在这个商业化平台上,中种公司先后培育开发出适合国内主要农业种植区域的多个水稻、玉米优良品种,目前已累计审定自主研发的玉米品种28个,水稻品种31个。

中种公司还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创制出了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

中种公司副总经理董国兴:它可以缩短育种的时间,比如常规的水稻培育新品种的时间是8-10年,利用了这样的新技术以后,可以加快选拔的进程。提高育种的效率,选得更准了。时间上能缩短一半,差不多3-5年的时间。

为了保障创新,中种公司去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营收的10%以上,同时还立项投资50.6亿元建设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中种公司的目标是“十二五”期内进入全球种业前十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全球资本市场》(2012年5月4日)、《天下财经》(2012年5月5日)播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