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中化

中化MAP战略落地:帮规模种植户种好地卖好粮

时间:2017-09-28     来源:中国农资导报网
视力保护色:

顾玉军位于江苏沛县的1400亩芦笋基地,这些天成了全省种植大户的注目焦点,9月24日一天就吸引了上百位包地上千亩的农场主前来取经。

停在地头的植保无人机,摁下按钮后腾空而起,一天轻轻松松完成500亩的作业量;分布在基地的7个智能配肥站,轻触屏幕,量身定制的营养套餐通过纵横交错的管道,送往每一株芦笋根部;埋在地下数不清的传感器,将各类种植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能自动化的都自动化了,能机械化的都机械化了!”大家赞叹道。

中化农业位于江苏沛县的MAP示范农场

这是中化农业(全称中化集团农业事业部)为顾玉军建设的MAP示范农场。MAP(英文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 是中化农业整合全产业链资源打造的平台,为规模化农场提供农业种植全方位解决方案及种肥药产品包,以及农机、气象、金融、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解决农民最大的两个痛点:如何种好、如何卖好。

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跳,但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化服务却严重缺位。中化农业作为支农央企, MAP战略的启动,不仅是要抓住农业规模化的历史机遇,更是要成为参与和撬动这一进程的支点。

规模化经营的痛点

截至2016年,全国耕地流转面积占比达3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攀升到280万个,规模种植已成为农业主力军。

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在9月25日中化农业于江苏徐州举行的江苏规模农场主发展论坛上,中化农业MAP事业部总经理应敏杰说,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导致了农产品成本高企、生产效率低下,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一方面,水、肥、药的高投入让农业环境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程度低、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谁来种地问题凸显。与此同时,小农经济与大市场无法高效对接,低品质供应与高品质需求错配,卖粮难现象频频发生。

不过,规模经营虽是大势所趋,但面临的难题并不少。江苏盱眙县旧铺镇翟思道承包了1000亩耕地种植水稻和小麦,他向记者一口气道出四大“心病”:一是农资价格偏高,到经销商和零售商购买农资,比直接去厂家要贵很多;二是卖粮难,特别是到集中卖粮的时间,往往卖不上价;三是现在农村多是老年人,用工越来越难,甚至到了有钱也请不到人的处境;四是缺乏足够的仓储和烘干设施,自建场地和购买机器,成本又太高。

“控制成本、提高产量、卖个好价。”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王龙俊的话直击大户痛点。他认为,规模种植户之所以遇到一系列处境,根源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严重缺位。与如火如荼的农业规模化大潮相比,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仅少,而且分布不均,其中还有相当部分口头上声称做服务,本质上是卖产品。此外,植保、肥料、农机等领域各自为阵,服务内容单一,与农民的需求不协调。“最理想的状态是全程服务,农民要什么服务,我们就能提供什么服务。”王龙俊说。

从卖产品到做服务

2016年底,中化集团将旗下的化肥、种子、农药及现代农业服务整合,成立中化农业事业部,并随即启动了MAP战略。MAP的诞生,让规模种植业主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全程服务平台,也让中化彻底从一个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农业服务商跨越。

顾玉军是一个跨界者,此前与农业几无结缘,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全国芦笋种得最好的新型农民之一,原因就是他加入了中化的MAP示范农场建设计划。

芦笋种植效益很高,但管理要求也极严。针对这1400亩芦笋,中化农业从拿地开始就为其配备了专职农艺师,量身定制植保方案和施肥方案。

在现场,记者看到,基地配备了7个中化液体智能配肥站,每个配肥站均有四种不同配方的肥料,包括高氮型、高钾型、均衡型、氨基酸型等。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芦笋生长阶段,在触摸屏上选择相应的选项,剩下的工作交给机器,1400亩基地的施肥,一天时间便可完成。在植保上,中化农业提供全程农药防治方案和产品,并与大疆公司合作,为基地提供高效智能的飞防服务。

MAP农场还引入了智慧农业的元素。据中化农业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这个1400亩的芦笋基地未发生任何病虫害,长势非常健壮。原因就在于,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控气象和病虫害,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拿出防治方案,使得整个基地实现智能化、标准化管理。

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让农业“菜鸟”也能轻松种地。顾玉军对此深有感触:我购买的不是中化的肥料、农药,购买的其实是中化的全程服务和优秀的团队,如果只是买产品,哪儿不能买?

沛县芦笋基地是中化化肥江苏分公司全力打造的MAP农场标杆之一。中化化肥江苏分公司总经理李军表示,MAP平台将为规模种植者解决七大问题。一是整合上游农业投入品,解决农业生产资料优质、优价供给的问题;二是整合技术服务资源,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三是对接订单农业需求侧,实现按需定品种和产品;四是整合储藏、运输环节,解决农产品供应链问题;五是导入智慧农业,解决农业机械投入、设施化问题;六是对接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需求,解决卖粮难问题;七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还我美丽乡村。

撬动规模农业的支点

对中化而言,中化农业的组建和MAP战略的实施,不仅是要实现自身的转型,更重要的是以此整合多方生产要素,撬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筛选本地化的合作伙伴,通过土地托管把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共同建设MAP规模化现代农场。”应敏杰解释。

当天的论坛上,中化农业与江苏银行、江苏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中国人保江苏省分公司、江苏农垦集团苏垦物流公司、大疆无人机、五得利面粉等涉农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签约,成为协作伙伴,共同搭建全程服务平台,推进MAP战略加速落地。

依托这一集结优势资源的平台,中化农业将要致力于完成两大使命。

帮助规模种植户种好地——

从技术层面,建立总部专家团队、省级专家团队和农场专属技术团队,设计种植解决方案和产品包;从供应层面,对农场进行农资和技术服务直供,减少中间环节,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从金融层面,以MAP为抓手,以规模化生产和大数据为基础,重建农民信用体系,解决融资难题。
在此之上,中化农业将逐步导入智慧农业,为规模农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通过MAP战略的实施,汇聚种植、气象、耕地、农产品、农技等海量的种植大数据,借助物联网为农业提供智能化决策和企业级农事管理。”据中化农业首席信息官沈冰透露,中化智慧农业平台将在年底前上线,首个版本的功能将包括种植基地气象预测、病虫害查询、标准化种植工作日志等。

帮助规模种植户卖好粮——

中化农业将在MAP农场主与下游农产品收储、加工企业之间搭建产销对接通道,实现订单式生产。值得一提的是,中化农业还计划推出熊猫指南项目,公正、科学、不掺杂任何商业利益,良心推介各地名优农产品,通过这一公益事业,恢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创建中国农产品质量的风向标,打造品质农业。

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如今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中国农业迎来了第三次重大转折,中化农业已站在了风口。

作者:吴俊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