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中化

炼油新生的红海竞争战术

时间:2016-10-13     来源:能见
视力保护色:

在炼化领域,中化集团无疑是一位新生,而这位新生从建成投运那天开始,面临的就是红海竞争。

“那个外国人就在我们的这个港口,走来走去,走来走去,说我真想一直留在这儿。”79岁的王玉翠想到多年前那位同行的神情,哈哈大笑。

王玉翠是中化泉州石化项目总体设计专家、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原副总工程师,她知道那位外国友人为什么不想走:“能够在这样的港口做这样一个项目,对我们这些技术专家来说,太幸福了。”

来之不易的幸福

王玉翠所说的港口和项目就是福建省湄洲湾港的中化泉州石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湄洲湾港有“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美称,她是一个深入内陆约18海里的半封闭狭长海湾,水域面积516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89公里,其中10米以上天然深水岸线长达30多公里,可建深水泊位150多个。湾口有湄洲岛,两侧有东周半岛和文甲岬角,湾内无河流注入,水体含沙量低,平均潮差5米左右,最大潮差7米以上,具有“口小腹大”、不冻不淤的特点。

“这样的优良港口,用来做什么,国家是慎之又慎的。”王玉翠介绍。中化集团的炼化项目最终能够落地于此,历经4年的准备、8年的磨炼。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化集团就从事石油的国际化贸易,1998年国家石油工业重组,石油进出口贸易不再由中化集团专营。 “死守原油进出口业务是死路一条。只有积极转型,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中化才有生路。”面对市场剧变,中化集团领导班子达成共识。

中化集团用了18年时间来打造公司的能源版图。2002年集团成立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化的石油业务从贸易领域拓展到上游开发领域,此后不断拓展,到2015年,中化在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6个油气合同区块,权益内油气2P(证实与概算)储量超过8亿桶,全球原油和成品油经营总量近1亿吨,拥有加油站逾900座。公司能源板块业务涉及油气勘探开发、石油贸易、石油炼制、仓储物流和分销零售全产业链。

而其中的一次里程碑式的跳跃便是中化泉州石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和上游勘探一样,炼油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业务,中化集团最初都是以收购或控股的方式进入,2005年,集团决定自己投资建设大型炼化项目。

2006年9月,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门负责泉州大炼油项目的推进工作,中化的炼化破局之旅由此正式上路。2008年12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开展中化泉州石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前期工作;2011年8月17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获得国家环保部批复;2012年8月20日,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14年7月,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近 300 亿元,其中环保投资 22.34 亿元。

优良的港口条件使得中化泉州炼油项目的配套厂外工程可以打造的十分大气,拥有国内少有的30万吨级原油泊位,位于福建省湄洲湾黄干岛东北侧海域,并且毗邻已建福炼青兰山 30 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此外还有10万吨级、5万吨级、3万吨级、1万吨级泊位配套,青兰山库区总库容达到146 万立方米,共有储罐 25 座。海底输油管线穿越青兰山与黄干岛之间水域,连接 30 万吨级原油码头与库区,总长度约 1.53km。

优良的港口条件、先进的技术路线选择、精良的工艺装置,再加上中化集团一直擅长的进出口贸易,使得中化泉州石化项目开工投运之后,装置能够高负荷运行,原料价格低廉,产品远销国外,在炼油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市场环境下脱颖而出。

新生的红海战术

在炼化领域,中化集团无疑是一位新生,而这位新生从建成投运那天开始,面临的就是红海竞争。

2014年,全国建成投运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已达28个,百万吨级的乙烯基地有16个,这使得本就已经供应过剩的炼化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到2015年年底,中国的炼油能力约为7.1亿吨,炼油产能过剩1亿吨。

新生有新生的好处,中化泉州项目建设初期,便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在安全环保、能耗水平、产品质量、装置规模、工艺路线、工艺技术、柴汽比市场适应性等七个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中化泉州石化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工艺路线,工艺装置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汽柴油全部达到欧V标准,而且可以实现产品结构灵活调整,目前,中化泉州石化可以生产汽油、柴油、煤油和聚丙烯等20余种石化产品,可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

中化泉州石化总经理张强介绍,公司主装置均采用国内外一流技术组合,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加氢型炼厂。各装置采用的工艺技术,国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采用国内技术,如催化裂化装置、常减压装置等。国内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如渣油加氢、加氢裂化、连续重整、柴油液相加氢等装置引进了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

以260万吨/年加氢裂化为例,装置采用UOP两段加氢裂化工艺,不但能够生产高品质的石脑油、航煤和柴油,同时还能在市场供需变化时,灵活调整柴汽比,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适应能力。

市场供需形势千变万化,因此大型炼化项目工艺装置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张强介绍,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从30美元/桶反弹至50美元/桶,进入下半年,原油价格在41.8-50.9美元/桶之间持续震荡。成品油市场,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局面依然存在,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的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国际市场汽油裂解价差从1月份的21美元/桶跌至7月份的7美元/桶,8月份裂解价差略有回升;化工品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上行乏力。

在深入分析市场形势的基础上,中化泉州抓住市场的有利时机充分释放全厂总体加工能力,常减压平均加工负荷90%,二次加工装置均高负荷运行,总体计划上安排多产多销高附加值产品,增产汽油、航煤、芳烃、液化气等高附加值产品。降低柴汽比,汽煤柴比例达到1:1:1的行业领先水平,完成了沥青新产品和一项聚丙烯新品种的开发和销售。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增效4.4亿元。

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掌握、多年进出口贸易渠道的建设,中化集团在国际贸易领域积累的这些优势,也是泉州石化在炼化红海竞争中可以打出的王牌。

中化集团毫无疑问是“走出去”的排头兵。1950年开始主营国际化贸易,1988年就已收购美国企业。如今,中化境外资产占比超过七成,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一半。

因此,当国家放松成品油出口限制时,依靠良好的贸易背景和过硬的产品,泉州石化公司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在2015年9月获得了成品油来料加工复出口资质。

张强介绍,2016年1-8月份,中化泉州石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稳定生产运行,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扎实开展提质增效活动,上半年超额完成了全年预算计划,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样的成绩对于张强以及整个中化集团来说,只是开始。不可多得的湄洲湾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按照规划,中化集团将在泉州建成具有3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规模的世界级现代化石化产业基地。

为炼化行业奉献了一辈子的王玉翠在“莫兰蒂”台风过后,再次来到湄洲湾,张强告诉她,这场最强台风来的时候,泉州石化炼厂仍然正常运行,没有任何损失。王玉翠毫无讶异,她说,我知道肯定不会有事儿的,咱们赶紧研究接下来扩建工程该如何规划吧。

作者:席淑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