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70周年专题

岙山,我永远的骄傲

中化兴中离退休干部

时间:2020-10-28     来源:能源事业部
视力保护色:

作者:中化兴中离退休干部 章无畏

1989年12月31日,在舟山本岛南面当时几乎无人知晓的岙山岛上,轰响了中化兴中公司岙山基地开山奠基的第一炮。炮声响起,海浪激荡,海鸥飞翔。

隆隆炮声,显示了中化公司要在不断变化的石化贸易格局中抢占有利地形的决心,寄托了舟山市政府引投资、求变革,以海洋港口贸易、加工、储存、中转来推动舟山经济加快发展的愿望,同时也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当时我刚满36岁,在舟山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的岗位上已经工作四年多。很多朋友认为我是组织部门的后备干部,又正当年,应该走仕途。但我还是接受了中化公司的提名和市政府的任命,出任中化兴中总经理之职。由只占10%股份的舟山方代表出任项目公司总经理,这在中化实属少见。而促使我放弃“仕途”走上“商道”的,除了中化对我的信任,更是因为中化激起了我心中一个朦胧的梦——

早在项目筹建之初,时任中化运输处处长的韩根生就带领我们出访日本,考察了世界最大的石油转运基地日本喜入基地。喜入基地座落在日本九洲鹿儿岛海湾,对面就是有名的火山公园樱岛。从樱岛公园遥看喜入基地,在这个方圆两平方公里的人工石油岛上,大型白色油罐在阳光下就像一串撒落在蓝色海湾上的明珠。740万立方米的储罐总量,使它稳稳坐在当时世界第一的宝座上。让我们惊讶的是,日本国环岛15个石油战略储备库,竟能容下大庆石油一年的产量,确保不生产一滴石油的日本经济和国民生活三个月的消费。可见日本为了国家能源安全,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

石油,被称为工业和经济的黑色血液。当时的数据显示,日本1.3亿人口,消耗石油为2.3亿吨,人均1.769吨;而我国当时12亿人口,消耗石油仅为1.5亿吨,人均消耗石油制品只有日本的1/14;跟美国差距就更大了,美国2.3亿人口居然消费了近8亿吨石油,按人均消费量计算我国只有美国的1/25。如果我国石油人均消耗达到日本的标准,每年就要消耗21亿吨石油,而受资源限制,我国石油产量只能维持在1.5亿吨到2.5亿吨左右。也就是说,50年后,要达到现代化强国的标准,我国有可能80%以上的油品要依赖进口。

1960年发现大庆石油时,有一句口号让当时刚上小学的我为之自豪——中国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看来,为了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盛,我们还得充分利用国际石油资源。

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黑色血液,黑色血液又需要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岙山将承担起从几十万吨油轮上接卸油品、再源源不断输往全国各地的功能。那么,为什么不能将岙山建成世界最大的石油中转储存基地?也许这也正是中化的梦想。

梦想激发了力量。在宏伟目标的驱动下,公司上下以“团结、创业、求实、高效”为目标,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挫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仅用2400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25万吨级油码头;一期工程一次试生产成功,全场没有任何跑、冒、滴、漏,获得业界普遍好评;30万吨级油轮“兰姆帕斯”号一次靠泊成功,改写了我国海运史上一直靠海上过驳接卸20万吨以上油轮进口油品的历史。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这一历史时刻,《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员文章,把又快、又省、又好地建设岙山基地称之为“岙山精神”。

在随后边经营、边建设的过程中,兴中公司紧紧依靠市政府和中化集团,在当时经营和投资环境相对严峻的情况下,坚韧不拔、艰苦奋斗,使经营和投资的路子越走越宽广。为解决一期扩建和成品油工程的资金问题,4500万美元的海外融资顺利到位;为保证经营,码头开放和保税库操作模式经过三年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努力终于批下来了;随后,第一单国际保税油品中转业务顺利成功,兴中公司赚到了第一笔外汇。岙山基地一期扩建,成品油工程和二期一阶段工程建设相继完工投产,兴中公司的油品中转量也从1993年的几十万吨迅速上升到千万吨以上。岙山基地在国际、国内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

三十多年过去了,岙山经过了六任总经理的努力,一个个巨大的石油储罐,组成近4平方公里庞大的储罐群,傲然屹立在祖国的东海之滨,成为千岛之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世界第一的梦想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

可以说,岙山见证了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实现过程。它使中化集团在我国石油贸易领域的地位得到巩固,也使舟山港在世界上一举成名,并助力宁波舟山港进入世界大港之列。

我把人生最有价值的十年献给了岙山,非常感谢中化集团把我推上了这个舞台,让我有了追梦的机会。我也感谢市、区、乡三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使兴中公司岙山基地成为舟山家喻户晓的重点工程。我还要感谢跟我一起艰苦奋斗、实现梦想的各位同仁。兴中老同事张松岳先生当时的一句话一直令我感动:“一切为了兴中,一切为了岙山”。最后,感谢岙山的继任者们和所有同事,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公司的战略构想。

虽然现在我已不在岙山任职,但岙山永远是我心中的骄傲。这不仅是因为我为岙山付出了努力,更重要的是我从这十年的经历中深切体会到,一个公司、一个人的事业,只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只要付诸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忍不拔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祝愿兴中公司、中化集团不断发展,鹏程万里,飞得更高、更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