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风采

一名码头工人的价值观——记“感动中化”人物、中化东方储运员工虞纪春

时间:2013-03-06     来源:中化集团
视力保护色:

点此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难忘的中国之声》栏目对虞纪春的采访

“做储运,先做人;人品佳,无不欢。” 码头储运工人虞纪春开始琢磨并完成“储运三字经”时,他甚至对中化集团“做人做事”理念内涵还说不完整,然而在中化集团下属中化中石化上海东方石化储运公司(简称“中化东方储运”),所有人都觉得老虞就是员工“做人做事”的典范。

码头一干20年,老虞和中化东方储运一同成长。他用20年出色完成每一次接卸作业任务,诠释普通岗位怎样创造价值;他以20年成功保持码头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解读平常工作如何追求卓越。

话不多,他用行为坚守内心的价值观。

 

没文凭,但不能没知识

没读过大学的虞纪春对学习知识有一种狂热劲儿。

1993年,33岁的他进入中化东方储运,公司刚刚组建没几年,没有帮带的师傅,没有学习的教材,甚至连一些基本的操作规程都没有。虞纪春找来一支笔、一摞纸,一根根管道去熟悉,一个个阀门去了解,认真地将这些画在纸上。

在一次苯酚装卸过程中,货品喷溅在他手上留下了一个至今还在的酌伤疤痕,老虞因此跑到书店买来相关的化工书籍,掌握了公司所有涉及的化工品名称与性能参数。渐渐地,老虞不仅对码头泊位接卸本职岗位做到了然于胸,对罐区的很多设备原理与知识也如数家珍。

随着公司储运业务的拓展,外轮接卸任务越来越多。“普通的码头工也不能给中化丢脸!”虞纪春找来《英汉小词典》、《常用英语九百句》,老师是自己上初中的女儿和公司里刚进来的大学生。随在他学英语的小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接卸任务的日常用语,他嘴中更是早晚念念有词……很快,他就能够在接卸过程中与外方进行交流,他还编写完成了《东方储运码头英语》,成为同事和新员工执行外轮接卸任务的“工具书”。学英语这事,老虞后来一直调侃自己,一是自己的英语是“码头灵”,出了码头就不灵;二是有一个意外效应,就是女儿受他影响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

没职位,但不能没责任

和虞纪春一起进公司的同事有的已经走上了公司重要管理岗位,他带的徒弟有的也成了领导,而他仍然是一名普通的码头工。中化东方储运总经理王国伦说:“老虞这个人的心态很平和,特别难得的是他没什么名利心,却有很强的责任心。”

在码头操作室里,有一只跟了虞纪春20余年的搪瓷杯、一副打着补丁的袖套和一副已经磨破的护肩。因为码头操作室离公司食堂较远,每当船只靠泊不能按时就餐时,他就用搪瓷杯泡上一袋方便面充饥;他有肩周炎,每至三九严寒,肩周炎发作肩膀很难抬起来,他硬是穿着护肩抵着脸颊坚持工作。老虞常常对徒弟说:“做好份内的事,尽本份是做人的根本。”

然而,事实上老虞做的很多事,并不仅是他份内的事。

在一次执行接卸船任务过程中,虞纪春操纵输油臂对接装船的物料输送已经基本完成,就剩最后的吹扫环节。他通过接装船的吃水情况、发货时间跨度以及现场的观察,向船方提出换舱后再进行吹扫的建议,然而船方图省事,认为根本不用换舱。虞纪春一面将自己的判断和顾虑汇报给公司调度,同时耐心对船方做好解释工作,详细说明自己观察的情况和不换舱吹扫有可能会带来的事故隐患。最后,在公司调度和老虞的共同努力下,船方接受了建议,并对中化严谨认真的工作氛围留下了良好印象。

没要求,但不能没追求

“老虞对组织从来没提过任何个人要求,他这个年龄还坚守在码头接卸操作第一线的老员工已经很少了。”东方储运总经理助理姜德俊介绍说。在码头储运行业打拼20年的虞纪春,开始把培养新型石油仓储工人作为他最大的追求。“师傅恨不得把他一、二十年的本事一两天就传给我们。”虞纪春的徒弟祁昊说,“师傅常说,不管你们在东方干,还是在‘西方’干,学不到本事都是白干。”

虞纪春在带徒过程中发现,年轻员工都是大学毕业,理论基础好,但具体实践少;理解能力强,但动手能力弱。因此,他有了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心得写出来的念头。

开始编写的那几个月,正值盛夏,白天老虞汗流浃背地顶着烈日接卸货品,一到晚上,大家就看到老虞俯首桌前,眼睛弱视的他带着眼镜,额头几乎贴到桌面,一笔一划地认真写着他点滴积累的工作经验。那时候他住在上海的棚户区,一家好几口挤在不到十平米的空间里,有时候夜班回到家,突然想到什么要记下来,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就悄悄在公用走廊上,搭上凳子和木板,昏黄的小灯照着他继续编写。这本浓缩了老虞全部心血的《码头操作学习手册》作为操作规程的“民间版”,新员工都称之为不可或缺的“入职宝典”。

老虞对徒弟的用心是出了名的。为了让新员工尽快熟练掌握输油臂操作技能,他常常在深夜码头没有接卸任务的时候,找来小铁棍系在输油臂的末端,在码头上放置一个杯口粗的小铁桶,带着徒弟一遍遍地操作十几米长的输油臂,练就“油臂”如“人臂”的绝活儿。有次深夜,公司办公室主任刘伟到码头巡查,发现码头值班室里还亮着灯,进去一看,是虞师傅还在认真地写着明天要给徒弟们训练的内容和重点。“遇到虞师傅是我觉得最幸运的事,师傅带的徒弟没有一个不成才,没有一个离开中化的!” 新员工孙丽军讲到这些的时候眼里泛着泪花。

谈到自己心爱的事业,54岁虞纪春的表情像一个孩子一样单纯,眼神中却是一个中化“老码头”的自豪与坚定。

作者:姚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