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的土地上播种甜蜜——走进中化集团的农业科技

时间:2013-05-12     来源:经济日报
视力保护色:

春末夏初,对于海南乐东县佛罗镇的邢孔敏来说,已是收获时节。灿烂阳光下,成片的哈密瓜林延展开来。戴着草帽的黎族妇女聚集在凉棚下,将一堆堆金灿灿的哈密瓜打包装箱。

随手拿来一块瓜尝尝,口感脆爽,甜美多汁。“这一季所有的瓜都已经卖出去了,今年收购价能达到每斤4元。”邢孔敏喜上眉梢。

谁能想象,这片盛产哈密瓜的土地原本是一片沙滩。上个世纪90年代该县就引进了哈密瓜这一经济作物,种植户虽热情高涨,但基础管理方式相对粗放,施肥灌溉方式也较为传统。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本产自新疆的哈密瓜,在海南怎样才能长得更好?今年1月,邢孔敏与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中化化肥海南分公司在200亩地上共建哈密瓜水肥一体化示范田。通过试验,农户们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一年可以种两到三季,产的瓜个头大、瓜型好、口感甜,亩产量提高,但化肥使用量却大大减少。

增产增收背后,是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首先,种瓜之前要对土地“全面体检”。在瓜地间的小路上,你可以看见中化化肥海南分公司流动服务车穿梭其中。“这辆车就是移动的技术服务站,车上配有‘速测多功能药品箱’。”该公司总农艺师冼昌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和同事要在瓜农种植之前挨家串户地采集土壤样本,精确检测其中的养分;然后根据土壤检测的结果,调配化肥中氮磷钾成分的比例。

“以前,自己只考虑买什么牌子的化肥,却没想过要弄清地里养分,根据需要配肥。” 瓜农石奇跃说。

就这样,一份份量身定做的化肥,最终被用到了专属于它的那块土壤中。

测土配方服务只是中化化肥海南分公司“六位一体”服务体系中的一环。除了农化培训、GAP认证、病虫害统防统治、信息平台服务之外,水肥一体化服务是关键。

“以前种瓜效果不好,自己也没琢磨出啥原因。去年中化化肥请来了华南农大教授,向我们推荐哈密瓜水肥一体化技术。”石奇跃说。

哈密瓜是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生长周期为90天。“水肥一体化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有肥效快、肥料利用率高、节肥省力、友好环境等优点。”中化化肥农艺师黄耿磊介绍说,“通俗地讲,采用这种技术,不需要传统农业的人工浇水施肥,我们可以精确计算和控制具体每一株需要多少水肥,通过铺设的管道每天定量施肥和水,让植物‘吃饱喝足’。”

在石奇跃的瓜棚前,修建了专门调配好的水肥池,只要每天定时打开管道阀门,水肥就直接进入瓜地,3分钟即可完成灌溉。这些埋铺的管道就像人的血管一样,将养分输送到各个地方,甚至渗透到每一个“毛孔”。同时,还采取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技术,避免造成沙地的水分散失。

“以前,施肥比较随意,而且采用传统的沟施方法;现在我们有农艺师指导,讲究平衡施肥,只要按照各个阶段说明施肥,非常省事,而且节省大量成本。”石奇跃说,种的瓜平均每个能达到5斤多,每亩增产1000至1500斤,一季每亩增加收入8000元。就他种的白玉龙这个品种,今年刚收的瓜已经全部卖完,预计比去年利润多一万余元。

对此,邢孔敏也有同感。在他自家的水肥一体化试验基地,现在一人可以管6亩地,换在以前根本不可能。“目前人力成本一天要120元,仅这项开支就节省了不少。”

佛罗镇的哈密瓜面积约1.8万亩,约占乐东县哈密瓜种植面积的1/2,目前这项技术正在该镇推广,第一季收获的哈密瓜正卖向全国各地。

帮助农户致富一大“功臣”就是像冼昌华、黄耿磊这样的中化化肥农艺师团队。他们大都是土壤学、作物营养学、植物保护等专业硕士。他们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一年全省进行100多场培训服务,成为当地种植施肥的“农家教授”。

“我们的工作,就是提供一整套作物从种到收的解决方案。”冼昌华解释说,这种服务,就是根据土壤养分测量的结果,结合作物生长不同阶段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以及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

与冼昌华一样,中化集团下属中种公司农业推广研究员杨毅,也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教授”。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眼前的杨毅虽不善言辞,但聊起他参与选育的品种Ⅱ优629、谷优629,话匣子就打开了。“这些品种即将收割,单产将达到200公斤/亩,制种总产量预计20万公斤。这些品种在海南很受欢迎,也是救灾储备品种,同时还在海南、湖南、江西、云南、广西推广。”

在中种公司三亚槟榔村南繁育种基地,农田被划分成不同区域,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区、杂种优势鉴定圃、亲本材料圃、新组合制种区等等,各种种质资源最后会汇集在湖北武汉的自主研发平台——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

目前,中种公司及成员企业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有20多个育种研究团队,其中在该基地从事南繁科研工作的有来自5个玉米研究团队、4个水稻研究团队和3个瓜菜研究团队的80余位育种专家,种植玉米优势材料1万多份、籼稻材料1万多份,粳稻材料1000多份和瓜菜材料500多份。研究团队在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的多位海内外高层次专家的指导下,已成功选育了一批玉米、水稻品种,每年都有一大批优势组合参加国家及各省份的区域试验。

这样,一个从田间到实验室的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的自主研制平台就打造串联起来。

目前,中种三亚分公司在海南市场占有率达33%,拥有自主选育杂交稻品种22个,在7个省份审定32个次,这其中包括海南历史上推广面积最大的晚稻品种和米质达到国优一级和二级的优质稻品种。近期,公司正着力开展抗病性品种选育,提升作物抗病性,减少农业风险。

据中种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助理郭紫墨介绍,中种公司已在全国建成覆盖东北、西北、西南、华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六大区域的制种生产基地带。拥有包括参、控股企业在内的生产基地约60万亩,拥有12个现代化种子加工仓储中心,2012年生产优质商品种子超过2.5亿公斤(含参、控股企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机械化优势生产基地的建设,种子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她说。

记者:陈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