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项目赢在起跑线上——记中化集团先进工作者、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龙

中化集团 2013-07-25

“如果说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开源,那么工程管理就是节流,从项目设计、采购、施工、验收再到后评价,对每个环节进行管控,让项目赢在起跑线上,既保障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降低成本,又保障了建成后运营平稳。”谈及工程管理,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总经理杨龙深有体会。

2006年,中化集团启动了工程管理体系的导入和建设工作,召开了首期工程管理培训,专门招聘了一批工程管理的专业人才。也是在这一年,杨龙加入了中化。

加入中化前,杨龙已经在工程管理行业工作了10年,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进入中化后,杨龙作为工程管理工作骨干,参与建设了中化项目管理能力评估体系,在集团各级管理主体及大型项目进行评估应用。这套体系后来获得了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并作为创新成果亮点在全国范围内示范和推广使用。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随着中化化肥产业化步伐加快,改扩建和新建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公司的工程管理能力有些“吃紧”,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建立中化化肥的工程管理体系迫在眉睫。2010年,杨龙从中化集团总部调到中化化肥,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当时,既需要加快建立一套工程管理体系,又需要指导一线工程建设项目,这两件事情都非常紧迫,而中化化肥总部层面做工程管理的仅有3人,力量非常薄弱。”杨龙说。

面对困难,杨龙一边到项目一线调研,制定适合中化化肥的工程管理体系;一边招聘新员工,壮大队伍。

2011年,在集团对下属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评估及复评中,中化化肥的成绩跃升到第二名,摘掉了“差生”的帽子,由基础管理阶段进入可控管理初级阶段,所有在建项目的投资、质量、进度、HSE四大管控目标均在可控范围内。

面对成绩,杨龙来不及松一口气,“公司快速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步伐”。为了更好地指导下属企业开展工程管理,杨龙向他的团队发起了动员令:“工程管理要贴近一线、服务一线、指导一线,必须得到现场去,只有接地气,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

“工程管理部的同事们基本都外派到各下属企业项目中,短的两三个月,长的一两年。同事们不但没有怨言,彼此间还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氛围非常好。”中化化肥工程管理部总经理助理邓晖说。

靠着这股拼劲,2012年,通过加强前期审核、过程控制及后评价等一系列举措,中化化肥项目实施能力持续提升,项目目标均在受控范围内。同年,中化化肥有两个项目获得“中化集团优秀工程建设项目”称号。

2013年6月23日,杨龙被任命为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负责中化长山尿素生产装置节能降耗改扩建项目。该项目投资11多亿元,对于中化长山乃至中化化肥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项目工期非常紧,在建设的同时还要兼顾生产,安全压力较大。”任命两天后,杨龙一安顿好部门工作,就火速奔赴中化长山,“那里有更多的工作等着我。”

30份资质证书的背后

中化化肥工程管理部共有10名员工,不仅个个都是业务能手,在学习上也个个都是好手。在杨龙的鼓励下,他和他的伙伴们不仅全部通过了工程管理最高认证PMP,而且人均拥有3份行业权威资质证书。

“年轻人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的学科,不仅要多实践,还要多学习。通过学习,能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增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对他们的能力提升和职业成长都有较大帮助。”杨龙如是说。

随着部门员工项目经验和理论知识逐渐丰富,杨龙提出了“教学相长”计划。他带领工程管理部员工结合实践和理论知识,编制了教材和培训课件,每个员工不仅要根据负责的模块编制教材,还要上台给大家授课。“以前请外面的老师和专家讲,知识、案例和我们的实际应用结合性差,价格也比较贵。我们对下面企业的短板和问题比较清楚,根据问题进行授课,既对症下药,也因材施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工程管理部员工郭亮告诉记者。

“工程管理体系比较复杂,要求员工知识面广,专业能力强,员工每次负责不同的模块,就能够让他们对体系的理解更全面。同时,员工每次上台讲解,也是他们实际工作中有益经验的总结,这对于完善我们的工程管理体系也是一种帮助。”杨龙有着自己的“苦心”。

在杨龙看来,在中化的工程管理舞台上,能最大地施展自己才能,并收获了发展和成长。面对未来,他更是充满信心,“项目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每天都是新的起跑线,我们要一直赢在起跑线上。”

记者:梁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