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期货和现货—— “产业基地”显身手

经济日报 2021-04-08

记者 王宝会

目前,“产业基地”已成为期货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有力抓手,成为产业链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实现期现结合、稳健经营的关键平台。

据记者了解,2019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启动“产业基地”活动。经过两年多建设,“产业基地”在引导产业链企业利用衍生品及相关市场做好风险管理方面大显身手。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交易、交割更加积极主动,产业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比如,新疆90%以上大型涉棉企业均参与了棉花期货;500强企业中的煤电企业有一半以上已参与动力煤期货;河北、湖北、山东等主销区的20余家重点贸易商开始利用玻璃期货管理风险。

与此同时,“产业基地”出现了九大期现交易模式。除了期货套保、期权套保、基差贸易、套利交易这四种传统模式外,2020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模式进一步升级,涌现出仓单交易、替代套保、品种组合套保、期货期权组合套保和“期货+”(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期货)五种新模式。

陕西粮农油脂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表示,作为“产业基地”,陕西油脂集团依托郑商所对产业基地的支持,积极发挥区域内龙头企业优势,立足区域市场开展培育活动,借助菜油、菜粕期货与期权市场平台资源,在西部油脂市场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新能(天津)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宝表示,产业培育是“产业基地”发挥带动作用的重要方式。新能(天津)以拓展甲醇期权业务为重点,完成推广案例更新,带着产业链企业一起“求新”“求变”,使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进步。

先正达集团中国作物营养(中化化肥)基础肥事业部副总经理徐爽认为,“产业基地”是期货和现货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化化肥将继续利用好“产业基地”这一平台,发挥龙头传帮带的作用,引导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去利用好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产业基地”的带动,产业链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积极性和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期货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