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可持续发展主旋律

文/

李洋

李洋

化工事业部办公室

让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的一种生产方式、运营方式,成为员工和管理者的思维方式

当前,几乎每个企业都在重新审视自身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绿色发展观”正在越来越快地改变市场运行规则,进而重塑市场格局,影响和塑造中国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化工事业部紧跟浪潮,在2019年初奏响“可持续发展”主旋律,并将其深深融入到企业文化内核之中。

2018年,化工事业部将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上升到公司战略高度,并制定了“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规划”,向可持续发展全面管理阶段升级;

2019年初,化工事业部首次把“绿色发展”列入年度传播主题,并开始结合企业文化,打响了“绿色发展传播战役”。

“我们应该让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的一种生产方式、运营方式,成为员工和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在我们已有的特色企业文化基础上,将可持续发展管理与实践全面升级,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保障公司持续科学稳健发展,并用我们的商业智慧创新解决社会问题。”今年3月,化工事业部总裁刘红生面向事业部传播系统人员发布“2019年度传播主题”时如是说。

彼时距宁高宁董事长发表“科学至上”万字长文正好时隔一年。当时,宁总说,企业管理者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敏锐和勇气,在适当的时间,带领企业在战略上作出重大调整转变,从旧有的发展模式中挣脱出来,走上新的发展路径。

今年以来,化工行业面临严峻复杂的行业形势,为了让企业保持持续增长的活力,始终屹立于行业的前列,化工事业部打出了“可持续发展”这张牌,希望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应对行业变局。

顺势而为

“我们不是刻意为之,也并非跟风而上,可持续发展是行业形势和公司发展现状下的一个必然选择。”刘红生说。

近一年多以来,全球经济迎来“寒冬”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汽车等化工产品下游需求疲软,导致化工行业整体景气下滑,化工事业部对标的多家化工企业上半年业绩集体“跳水”。同时,化工企业面临的安全环保压力近年来骤然增大,再加上能源、土地等资源承载能力紧张,传统生产方式正加速被淘汰。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整个化工行业的市场洗牌将愈加剧烈,在“大鱼吃小鱼”的模式下,安全环保水平成为考验企业能否“顺利过冬”的关键因素。

然而,这样的挑战和困难,对于长期高度重视HSE管理并愿意为此付出高昂成本的企业而言,反倒成为一个机会。

化工事业部可持续管理行动推进地图

“安全环保的大趋势不会因为经济短期下探的压力而转向,由此带来的技术突破和产业调整,正是我们的中长期机遇。”刘红生说,“树立‘绿色发展’观,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建立健全完备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抓住机遇的一把金钥匙。”

刘红生不止一次提到这个观点。在今年的化工事业部年中会上,山东圣奥总经理石松在听到刘红生说这句话时,颇有感触,这让他想起21年前圣奥化学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当时,圣奥化学刚刚成立不久,但由于工艺落后和技术能力欠缺,在环保升级的大背景下,几乎断绝了技术发展的希望。为了生存,圣奥人鼓足勇气,集中力量在生产工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因为解决了废水排放的问题,新工艺不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更让圣奥化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都说这项绿色工艺的改进是圣奥的‘生命工程’。”石松说,“当时也许是形势所迫,但从那之后,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绿色发展由外部的压力变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

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并关乎到企业的未来,化工事业部开始自上而下积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日常工作。从HSE管理、节能减排,到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再到绿色低碳技术及工艺创新,各方面开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面貌。仅中化国际,去年在安全与环保领域的投入就分别达到1.27亿元和4.39亿元。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持续发展融入企业文化是自然而然的。”化工事业部副总裁王军说,“因势而变、顺势而为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坚持正确的方向,自然能够获得大家的理解和认同。当大家都明白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什么要苦练安全环保的内功,可持续发展就自然地成为一种共同价值观。”

以新的方式做事

对于化工事业部,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建立领先的可持续管理体系,以科学为导向的创新和全球协作,重新思考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不断减少自身业务对环境、社会的负面影响,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等领域提供创新、优质、绿色的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解决全球挑战,共建美好生活。

这是一个艰巨的话题,“一切照旧”的经营管理和商业模式是无法带来可持续发展的,这也引导着大家对中化“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进行更深的解读。

“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科学创新,而科学创新必须围绕可持续发展方向展开。”王军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所倡导的‘科学至上’已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新,而是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兼顾环境友好、社会包容,所谓创新要服务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2019年上半年,化工事业部创新投入达到4.75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23.3亿元,占产业收入的24.4%。创新的着力点越来越向制约行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上倾斜。除了大力研发生产绿色农药、膜材料、新能源锂电池等绿色产品外,有助于加速氯醇法落后产能淘汰的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等多项绿色低碳工艺也取得了质的突破。

“可持续发展不是做新的事情,而是以新的方式做事。”化工事业部运营管理部总经理付亚国在谈到可持续发展工作时深有体会,“提升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价值创造能力,这是新的方式。”

付亚国口中的“新的方式”,既是“科学至上”不断追求创新的基点与核心,也是“科学至上”在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新作为。

把资源“吃干榨净”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化工事业部放弃了靠规模促增长的方式,转而追求技术创新驱动、精益生产和集约化管控的方式。

以位于安徽铜陵的圣奥铜陵工厂为例,以前这家工厂的锅炉采用原煤做燃料,但由于生产负荷以及原煤质量问题,原煤燃烧不充分,烟囱“冒黑烟”问题特别严重。锅炉工王运富说,以前每次轮班结束摘下白色口罩时,鼻翼处总能看到两个沾满灰尘的“黑洞”。

员工对作业环境叫苦不迭,燃料利用率低影响成本,环保问题也令人头疼。这个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困扰着这家工厂的发展。经过一番研究,圣奥和园区内的其他企业合作,将其他企业空放的焦炉煤气用管道引入公司用做清洁能源,将燃煤锅炉改造成焦炉煤气锅炉。

中化国际加入“金蜜蜂全球企业社会责任2030倡议”联盟

王运富回忆说,“煤改气”从源头消除了污染因素,能耗水平也大幅下降。更让大伙儿惊喜的是,通过对焦炉煤气的分析,大家发现其中含有的氢气,正是日常生产所需的一种重要原材料。提取出氢气后,再将剩余的甲烷、一氧化碳作为燃料燃烧,实现焦炉煤气利用价值的最大化。铜陵工厂因此停运20吨燃煤锅炉,每年节省燃煤18000多吨,节约资金840万元,节电270万度,同时还为合作企业创收1400多万元!

铜陵工厂这一“教科书般”的绿色发展创新,圆满解决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2015年被当作安徽省循环经济示范案例进行推广,还因此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对焦炉煤气的梯级利用,我们都开玩笑称之为‘吃干榨净’。”研发人员缪振敢说,“更重要的是,大伙儿都觉得锅炉燃料改造项目,对安徽圣奥的企业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绿色发展的观念一夜之间在大伙儿的心里发了芽。”

如今,节能减排和集约化发展理念因为对作业环境的改善和显著的经济效应而深入人心。中化国际2018年的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均较上一年减少近1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25.7吨。在中化蓝天,2018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氨氮排放较2013年分别下降96.1%、94.6%、57.8%、56.2%,远超过国家减排要求。

而“吃干榨尽”每一份资源的循环产业链,正在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从图纸逐步变为现实。那里将是化工事业部可持续发展的新未来。

责任共生

具备绿色发展基因的企业文化也正在推动化工事业部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从以股东和员工为中心,到渐渐通过“责任共生”文化影响到更多的外部利益相关方。

今年7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石油与化工可持续发展论坛”,把中化集团的“科学至上”,霍尼韦尔的“万物互联”,巴斯夫的“创造化学新作用”等价值理念聚拢到了一张桌上。石化行业巨头们当天探讨的是化工企业发展瓶颈的解决之道。

代表化工事业部参加圆桌讨论的王军有不少感慨:“虽然各家吆喝的口号各不相同。但通过讨论我发现,把大家拢在一起的正是‘可持续发展’。它就像一座桥梁,让‘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与行业上下游的更多的企业互联互通,在更远的地方不断深入人心。”

今年6月,中化国际加入“金蜜蜂全球企业社会责任2030倡议”联盟,并发布了“FINE 2030行动计划”。中化国际总经理助理、HSE总监方国钰在发布现场说:“我们将以‘科学至上’为指引,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化学的变革催化剂作用,释放科学技术潜能,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这项倡议的发起方除了中化国际以外,还有中石化、IBM、英特尔等27家知名企业和2家机构。大家将携手合作,探索应对全球挑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主持倡议发布活动的大会主持人、《可持续发展导刊》主编于志宏说:“中化集团化工事业部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外部协同,赋予了中化‘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更多新的可持续含义,这也让企业文化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和期望,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得认可。”

化工事业部“可持续供应链伙伴网络”倡议发布现场

为行业增添价值

“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添价值。要实现‘行业领先,受人尊敬’,就理应起到行业引领作用,为行业增添价值。”化工事业部供应链总监黄立民说。一年多来,他带领团队忙碌在可持续供应链的建设一线,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化工行业首个可持续供应链伙伴网络。

前有他山之石。在化学行业,巴斯夫等6家外企于2011年发起了“携手可持续发展”倡议(TfS倡议),以评估、审计和改进化工行业供应链各环节中的可持续性。可以说,TfS倡议代表着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理念和国际标准。供应商只有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通过严格的审计,才会被TfS成员企业认可。

“中化集团化工事业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日常实践的表现是极为突出的。”TfS倡议发起方之一的朗盛公司全球采购部门负责人袁久敏说,“他们在TfS审计中多次获得高分,是朗盛信赖的合作伙伴。”

中化一直是遵守游戏规则的优秀玩家,“而现在,他们要制定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袁久敏笑言。

在中国,化工行业可持续供应链发展由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多方共治,尚未形成核心的引领性组织。今年10月,化工事业部举办首届可持续供应链供应商论坛,并与中外运联合发布了“可持续供应链网络伙伴”倡议,号召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化工行业首个可持续供应链伙伴网络。当天响应并加入这一倡议的20多家供应商中,不乏霍尼韦尔、中石化、中石油、万华化学、中外运、密尔克卫这样的大公司。

“这意味着在可持续发展这个基点和核心上,大家的认知是相通的,目标是一致的。”王军说,“新时代需要中国的先锋企业发挥产业引领作用,我们中化率先把这些目标聚集起来形成合力,一定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话语权和影响力稳增的背后,是对自身可持续发展建设和文化的自信。这种文化和精神上的自信也在日常合作中传递给了合作伙伴。

“在与中化就可持续供应链的合作中,我感受到的是诚信、廉洁、责任和创业文化。”宜宾天原集团副总裁伍永奎说,“中化快速增长、持续创新,让合作伙伴信心十足;通过合作中主动对标,力促我们从各方面改进提高,对于我们而言,价值巨大。”

在企业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企业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相关方彼此的期望与诉求,实现协同创新,才能形成合力,共创可持续发展价值。

接下来,化工事业部还将推进可持续供应链伙伴网络倡议相关标准政策的制定,定期举办可持续供应链供应商论坛,吸收更多伙伴加入,争取到2025年打造中国化工产业供应链生态圈。

“当然,这也要求我们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不断重新审视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王军说。“我们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