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结缘 共历时代

文/

郑玄

从较为单一的化肥产品结构到体系产业发展,从供销为主到服务为先,从 农业物资售卖到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中化农业在完成自我进化的同时, 持续不断为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郑玄

农业事业部 管培生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供给14亿人的口粮,始终是个战略课题。中央连续8次下发关于农业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足见其重要性。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今天,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好农业,有着更加强烈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北京女孩儿,我以前没有多少机会真正接触到农业。2018年,我加入中化农业事业部,在一线轮岗期间,我认识了三位生于不同年代的农民。通过倾听他们的讲述,我了解到中国农业70年来的真实改变。

史希山,一个来自于阳信县河流镇的农民,出生在1949年。他向我回忆了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关于农村合作社的历史细节。“那时候土地改革刚开始,每个农民都有了自己土地,干起活儿来特别起劲儿,但是穷得很,牲口和农具都不多,七八户为一个生产互助组,共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后来才有了合作社,再到后面实现公社化。”

回忆中,他还不时哼起小调“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组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他还谈到:“人民公社时期大家连灌溉的意识都没有,更别提化肥和农药了。再加上大跃进的影响,麦子实际亩产也就100来斤,后来又遇上了1959-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那可是真真儿要死人的。”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国营对外贸易公司,那时的中化承担起进口化肥等重要物资的战略任务,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每念及此,身为中化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都会油然而生。

另外一名讲述者宋安亭,是阳信县河流镇张集村的现任村书记。1980年他刚18岁,回忆了很多80年代农村改革的细节。“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虽然还是归集体所有,但经营管理是自己来,只需要上缴一小部分收成给集体和国家,其他的全归自己,大家伙儿种地的兴致也高涨了起来。当时已经有了灌溉施肥的意识和条件,开始出现小型农机,但主要还是人工割麦子。那时候一亩地能产六七百斤麦子,化肥作用特别大,像二铵、尿素、氨粉都起了大作用。”

宋书记的讲述让我不由联想到中化的发展历程。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种地热情,中国农业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期,中化在那段岁月里保障了重要农业物资的有效供应,慢慢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和分销服务商。

如果说前两个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那么第三个人就有些职业农民的意味了。孙站峰,一个从北京辞职回家包地的80后,与中化合作后体验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

“和中化合作以后,享受到全程服务,种地真省心。比如,原来买种子的时候,自己到处打听,听人说哪个种子好就买哪个,很容易上当受骗。现在中化MAP给我们规划好了适合当地的品种,我种的小麦就是中化推荐的品种‘京麦9号’,盐碱地每亩也能产1200斤麦子。此外,MAP帮助我们测土配肥,规划用量,降低成本又减轻土地污染,还帮我们组织了农机资源,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大大节省劳动力,仅我们三个人在今年春天就种了一千多亩地的玉米。MAP还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保证粮食的质量。销路也不用愁了,MAP帮忙对接粮食买家,粮食质量好,每斤麦子还可以多卖上2分钱。中化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我放心、满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农业发展情况,三代农民有着各自的农业情怀,中化集团一直守护在他们身边,从较为单一的化肥产品结构到体系产业发展,从供销为主到服务为先,从农业物资售卖到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中化农业在完成自我进化的同时,持续不断为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

山东阳信MAP技术服务中心示范农场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