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江苏行

文/

张宝红

今年5月,宁高宁董事长带领中化集团和中化工两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前往江苏进行调研。这也是两化第一次联合调研,我有幸全程参与。

对于这次调研,我的第一个直观感受是,行程很紧。一周时间,大家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南京、盱眙、淮安、连云港、徐圩、如东、南通,十多家企业,不是在工厂、车间、实验室、会议室,就是在赶赴下一站的路上。

第二个切身感受是,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甚至可以说是心潮澎湃,一站又一站,所观所感不断化作思想的火花,很多还迅速达成了共识,大家因此都忘记了疲惫。逐步把中国变成巨大的农业投入品生产和研发基地,实现“世界标准、中国成本”;提出“最佳实践”对象目标,推广“宝卓”模式;“中化和中化工可以做成一个环保专家特别是水专家”;两化要打破“你的我的”边界,集合资源……这些瞬间都意义重大。

这些中化工的企业我是第一次去,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安迪苏既有技术,又有拳头产品,还是一个将西方优秀管理经验揉到中国骨子里的公司,同时具有欧洲血统和中国智慧;淮河化工,这个有100种理由破产的老厂子,没有多少好条件,一直在被迫转型,他们活了下来,就是靠着一股艰苦朴素、以厂为家的精气神;在安邦电化,我印象最深的,是安道麦与扬农越来越多的合作;南通星辰的效益很好,更难得的是,他们通过内部科技进步实现效益提升,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把科学至上成功落实到了市场……

而中化的企业也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特质:踏实、肯干、奉献、追求卓越,也体现了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气魄。优嘉植保是一个成功的退城入园的案例,他们不会“穿着新鞋走老路”,而是“老人干新事”。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带给人们一种重新规划精细化工产业的未来感。这片红红火火建设中的热土,是一片蓝图,也将是中化人灌溉出的下一片蓝海。

这些江苏的两化企业,距离都不算远,要是它们联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模样?再往大说,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两化企业联合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模样?

第一个层面,它们可以有产品和技术上的合作,像SAS可以为农民提供打包整合好的解决方案;第二个层面,中化工有很好的工业基础和产业意识,两化优势互补,必然1+1>2; 第三个层面,在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上的协同,也将是两化携手前进的方向。科学至上,在文化感召下,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江苏之行的五个月后,《新中化》记者带着“这些企业在调研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问题重走江苏调研路,也试图在其中寻找两化合作的一些答案。“未来发展思路与战略方向更加清晰了。”从江苏回来的记者们告诉我,这是这些企业在宁总调研后一致的感受。这些企业上下都深受鼓舞,他们愿用十足的干劲,为打造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化工企业添砖加瓦。方向既明,何惧路远!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化间通畅的合作必将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