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之路

文/

林荣归

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落地很难,需要长期坚持和艰苦付出.

林荣归

外贸信托

2018年8月30日,随着外贸信托总经理伊力扎提按下红色按钮,信托事业部办公区的液晶屏幕上一批批项目数据开始自动作业,从数据读取清算、凭证生成、估值表生成,到内部对账,再到估值表邮件发送,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自此,外贸信托证券估值业务正式进入自动化作业新时代,此举亦开业界之先河。

外贸信托当时的办公区里一片沸腾。毕竟,这一科技创新模式的落地历经数年,充满无数汗水和挑战。在同事们的欢声笑语中,我思绪万千,四年里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

缘起

2014年,在证券市场行情开启井喷时代的前夜,我有幸加入外贸信托,开启了四年的证券科技旅程。入职第一天的早上,我刚走到办公桌旁,就听到领导的声音,“系统有问题,你快跟我走”。就这样,还没来得及熟悉相关内容,我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一直到晚上10点,我才第一次坐回自己的办公桌。之后的9个月,我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

这一年,证券信托业务规模首次超过1500亿元,几个月之后这项记录被刷新到2400亿元,业务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对运营能力的巨大挑战。2015年6月,证券市场开始断崖式下跌,证券信托估值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员工因顶不住压力选择辞职,业务被迫放缓发展。

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我开始思考用科技的力量来解决证券信托所面临的运营压力的可行性。随后几个月,我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分析研究他们的工作方式、工作记录及感受,并加强与业界同行的交流,通过内外部调研的方式探寻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期间,我有幸参加了2015年金证大资产管理行业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研讨会。会上,易方达基金估值自动化项目的案例,让我看到运用科技手段解决估值问题的可能性。

求索

经过数月的调查分析,我向公司申请将估值自动化作为证券信托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期望成为解决证券业务运营压力的突破口。然而,面对新的概念和模式,由于担心项目落地问题,公司没有立即同意我的申请。在随后两年间,我始终不放弃这个方案,不断完善项目内容,并邀请具有类似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进行路演。

2017年,在“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的引领下,大家的思想更加开放,创新求变意识逐渐增强,公司的科技创新政策也越来越好。在良好的氛围中,我再次向公司提出项目申请,并准备了详细材料、案例分析和困难估计方案。这一次,我终于得到公司的支持,证券估值自动化正式纳入到2018年重点创新规划建设之中。

 

 

攻坚

2018年,证券估值自动化项目正式启动,但项目建设过程一波三折,遇到很多特殊情况和技术难题。

首先,项目建设初期承建项目的供应商经验不足,对证券估值自动化的流程、对账模式理解不深刻,对项目的重视程度和资源调配不够。项目建设的第一个月进展缓慢,大家非常焦虑。我们立刻将这一情况向公司领导汇报,并邀请供应商高层到现场沟通,重新分析建设模式、资源投入和风险控制等项目管理重要内容,明确“按日汇报、打铃交卷”的工作要求。

其次,证券信托没有基金公司那样通过统一平台自动获取交易数据的条件,只能通过邮件传输渠道接收交易数据。集团信息技术部门基于信息安全考虑,无法直接开通对接邮件服务器,很多对账单是传真、PDF等非结构化数据。面对新的技术难题,项目组挑灯夜战分析研究,经过数周的钻研、试验,终于确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攻克难题。

再次,系统测试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证券估值核算部平时的工作量都是超负荷运转,但大家都意识到,如果项目成功,将会彻底解决估值工作长期以来存在的运营压力。为保证项目成功和业务零差错,项目组毅然决定采用全量项目系统测试。这意味着在测试的日子里,项目组要完成双倍工作量。系统测试期间,全体人员每天都加班到深夜甚至凌晨,不断挑战生理极限,直到每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就这样,历经数月奋战,证券估值自动化项目一期正式上线。项目上线后,工作整体质效提升至少30%;预计项目二期上线以后,工作质效至少提升50%以上,系统的承载力大幅提升。

证券估值自动化系统成功上线了,但我们的科技新征程才刚刚开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虽然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落地很难,需要长期坚持和艰苦付出,但只要坚定地朝着梦想前进,一定会结出丰硕的科技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