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创新

文/

能源事业部

未来中化能源如何在乙烯下游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寻求立足之地,是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距离宁高宁董事长提出“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已过去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面对油价断崖式下跌和成品油裂解价差大幅度收窄给生产经营带来的空前压力,中化能源坚持贯彻落实“科学至上、知行合一”理念,以“管理+科技”双轮驱动为重要抓手,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围绕“创新三角”打造科技创新体系

针对科技基础弱、底子薄,科技创新深入推进过程中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中化能源主动应对,围绕创新主体、创新方式、创新文化,打造具有中化能源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开放多元的产业化创新,为推动中化能源科技工作稳步前进迈出扎实的一步。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主体组织建设,为科技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在组织保障方面,中化能源本部和二级经营单位均设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和CTO,初步搭建起本部和二级经营单位两级科技管理体系,并设置了专职IP(专利)管理岗位和科技项目管理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同时,打通科技人员发展通道,专门设立了科技研发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T序列发展通道,并匹配相应待遇。通过下放技术路线决策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发展内在动力,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的主体作用。

二是完善科技项目申报和经费管理办法,为一线科研人员减负。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推动项目管理从重数量、重过程向重质量、重结果转变,通过科技项目门径管理方式,针对关键节点实行“里程碑”式管理,提升科技项目质量,同时减少科技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各类检查评估。在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将科技项目预算范围内科目之间调整权下放到二级经营单位,并通过ERP PS模块、SAP内部订单等方式全部实现独立核算。

三是加大开放式创新力度,持续增强科研发展动力。针对石化专业技术人员及科研开发人员严重缺乏的现状,公司充分借助外脑,与多所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签署合作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泉州石化针对乙烯项目差异化产品开发提出“自主+合作”研发模式,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并与泉州师范学院、福州大学等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勘探公司成立“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科创中心”,积极探索新能源业务;物流事业部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布局中化物流港建设;销售公司成立“北京泰斯特油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拟与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开展油品检测服务。

四是探索并完善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各层级的创新活力。科技考核机制方面,中化能源对集团公司考核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首次将科技创新作为考核必选项全面落实到二级经营单位百分制评分卡中。公司进一步完善统筹科技管理事项,通过对考核积分卡中科技创新考核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凸显公司对加大科技投入及引领研发方向的关切。其中,提升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指标考核比重至90%、增加科技项目池储备考核等指标。

科技激励机制方面,公司充分引导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利润分成,颁布了科技奖励管理办法;针对科技项目成果技术水平,设立了科技创新奖;针对有价值但不宜衡量的小发明、小创造,举办“能源创客2018-2019创新创意大赛”。

五是营造科技创新文化。中化能源及二级经营单位分别召开“科学至上”研讨会,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贯中化企业文化;组织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并在会上进行年度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通过多种活动及奖励措施营造“科学至上”“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2018年,中化能源7个新产品销售收入达4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自主研发的加氢裂化催化剂已投用,若全部替代进口将节约成本2000万元;SRH系列渣油加氢催化剂中试稳定运行500天;能源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BaaS平台”荣获工信部、行业协会、集团多个奖项。

持续改进突破创新关键节点

近年来,全球石化行业处于大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石油化工行业持续淘汰落后产能,为企业发展迎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大型乙烯装置陆续投产,常规产能面临过剩,给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巨大挑战。未来中化能源如何在乙烯下游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寻求立足之地,是关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为此,中化能源科技创新的内涵也要随着业务重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调整、优化。

在复杂多变、“强敌”环伺的环境中,中化能源认识到,公司生存发展必须秉承“科学至上”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创新并一以贯之,除此之外别无他路。一年来公司的科技建设虽初见成效,但科技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仍是掣肘科技创新的痛点。为此,中化能源将持续改进,突破关键节点,助推科技创新工作快速发展。

一是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为中化能源科技创新提供重要保障。随着未来乙烯项目建成投产,中化能源势必要大幅增加科技投入,为下游高附加值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制提供资金保障。同时,以中化能源科技专项规划为指导,明确未来科技投入方向,集中资源配置,聚焦关键发展领域,提升科技投入整体使用效率。

二是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建设力度。通过泉州科技、智慧园区、能源互联网等创新平台,聚集领军人才,为实现中化能源在行业内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三是继续推进中化能源科技工作“放管服”改革。在科技项目门径管理、经费管理、提升科研绩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多措并举,进一步赋予二级经营单位和所属企业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提供宽松、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四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在现有考核激励机制的基础上,逐步提升科学性,将中化能源科技考核激励机制科学性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物质奖励的基础上,通过荣誉称号、岗位晋升、资源配置倾斜等措施,完善非物质激励措施,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使命感和成就感。此外,深入研究并制定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化能源科技之路刚刚起步,全体能源人已将科技创新作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科技工作从量变走向质变,中化能源科技创新必将翻开新的篇章,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卷!

中化能源科技之路刚刚起步,全体能源人已将科技创新作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