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化文化

文/

李延超 中化能源创新与战略部总经理

十几年来,经历过两轮行业周期性波峰波谷、公司业绩大起大落,始终能够不离不弃,我认为根子就是企业文化在发挥作用

转眼间,我在中化开启的第二段职业生涯已步入第11个年头。我愿意试着结合自己的两段职业生涯,谈谈对中化企业文化的几点体会。

企业文化跟企业的历史沿革、行业和企业特质息息相关。“家庭纽带”“秩序观念”是我总结第一段职业生涯所在公司企业文化的两个显著特点。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一家炼化建设企业工作。在这家老国企,经常是父子两代甚至三代人、夫妻两个都在一个施工队、一个项目部、一个分公司。我本人也是子承父业,家庭纽带、血缘关系对整个企业的连结作用非常强。同时,企业里的秩序观念也很强,层级明确、下级服从上级的规则意识很浓厚。因此,尽管那个年代工资不高,工作条件也很艰苦,但大家差别不大,企业运行还算平稳。2002年后,随着石油行业快速发展,公司业务和项目开始增多,“家庭纽带”“秩序观念”的弊端逐渐显现。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络,束缚了公司的改革发展。每启动一个新项目、开展一个新业务,在人员安排、利益分配方面都面临很多棘手问题,浓厚的“秩序观念”也使企业逐步走向僵化。时间一久,就有人不满足于这种环境而离开,我是其中之一。

2007年,我有幸加入中化。十几年来,经历过两轮行业周期性波峰波谷、公司业绩大起大落,始终能够不离不弃,我认为根子就是企业文化在发挥作用。

中化的文化是愿景导向的文化。中化的企业文化带有鲜明的愿景导向和战略导向特征。无论是此前的“全球地位、受人尊敬”,还是今天的“行业领先、受人尊敬”,都要求中化人从事的业务要具备较大规模,在行业内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环境友好、形象正面、能让员工感受到体面和尊重。强大的愿景导向,构成了中化十几年来在曲折中奋进的重要精神基础。今天看来,这份愿景就是全体中化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战略导向看,无论是“市场化战略”(123战略)“产业服务战略”(12345战略)还是“科学至上”,变化的是内容,不变的是中化对自身能力、未来道路清晰透彻地把握,这种强烈的战略自信是中化人二十年来面对两次严峻挑战能够不沮丧、不沉沦,从低谷中走出的重要思想支柱。

中化的文化是诚信认真的文化。无论是此前确定的“做人做事”16字原则,还是今天中化人的8字价值观,诚信和认真都是中化人的基本准则。中化长期坚持的生意场上有信必诺的精神、经营管理上“永找不足”的精神、战略研讨务虚会上的较真精神、战略质询会上“红蓝军对抗”的实战精神,都是中化诚信认真文化的体现。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光明磊落,对人认真、对事负责、让人放心,这是中化和中化人在业界受到广泛认可、品牌形象上佳的基础,这是中化和中化人高效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是中化和中化人顺利通过外部考验、赢得广泛信任的基础。

中化的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中化有海纳百川和唯才是用的胸怀,不少重要岗位都能够通过培养和引进方式,安排原本不属于中化系统内的干部担任,这一点特别不像很多传统国企强调的嫡系做派。我经常会问自己,如果没有中化给予的机会,我是否能从外地来到北京工作?是否能实现从低收入阶层向上的转变?是否能从一个基层项目管理人员转型为一个公司中层管理骨干?对经历过吃苦和每月千把元微薄工资的70后人来说,我们不大会和外部其他公司更高的薪酬去比较,而会跟过去的历史比较。这就是我们对中化深厚感情的基础,也是在公司最困难的时期不抛弃、不放弃的基础。

中化的文化是关怀互助的文化。无论是我们的职工食堂,还是下午茶;无论是各式各样温馨的小福利,还是公司和领导送上的生日祝福,都闪烁着人文关怀的光芒。我的手机里至今仍保存着某位领导给我的生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每每看到都会让我心潮澎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也是中化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我在集团战略规划部工作时,一旦遇到困难,领导和同事们都会热情参与并伸出援手。耳濡目染,在我分管一块工作的时候,我也会跟同事们讲,我们可以试着把“自扫门前雪”改为“先帮邻居扫雪”,如果把自身置于公司整体格局之内,那每个人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中化的文化是学习改进的文化。自1998年以来,中化逐步完成由贸易企业向传统实业企业的转型,现在又提出“科学至上”战略转型。中化20年来的战略转型历程,每一段路对中化人来说都是新鲜的,都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即便是别人已经走过的路,毕竟我们自己没有亲自走过,不实践就没有亲身感受,就不能真正获得经验教训。20年来,我们从无到有构建了五大业务格局,靠得就是中化人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能力,这是中化人在市场竞争中唯一的生存法则。保持重视学习、重视实践、勤奋务实、不断改进的作风,沿着当前既定的战略方向继续走下去,我们定能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