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兵——中化能源科技创新创业纪实

文/

本刊记者 胡启林 徐珊

题记:精骑突晓围,奇兵袭暗壁

一彪人马着黑衣、挎宝刀、把雕弓,哨出辕门,在暮色苍茫的大漠之中衔枚疾进,耳畔长风吹度战袍猎猎。但见前方一豆火光,正是敌人营寨,催马上前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征衣尽染分不清是谁的鲜血……这是想象中的奇兵。

在中国硅谷——北京中关村,同样埋伏着一支中化奇兵。这支队伍的番号是中化能源科技,目前驻扎在北四环西路南侧的泰鹏大厦。

夏日的早晨,记者站在大厦楼下,看见朝阳给这栋外观平淡无奇的写字楼镀上了一层金光,不远处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招牌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是互联网创业者的天堂。

男儿何不带吴钩

奇兵在精不在多。

2017年8月,中化能源科技前身——互联网小组成立的时候,团队人数恰与阿里巴巴创始团队一样,都是18。在中化,他们被称为“18勇士”。

当初的招聘启事是这样写的:中化能源党委面向能源事业部、面向中化集团,招募像红军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22名勇士那样的,为公司战略转型杀出一条血路。

承担创新转型重任的互联网小组甫一成立,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从0到1的探索是最难的,一开始没有方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中化能源科技总经理张增根说,“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必须马上行动起来,移动互联网早在2012年就站在了风口,中化已经晚了!”

招募令发出不久,数百份简历纷至沓来。随后,按照懂业务、爱创新、能抗压等几个标准遴选出的18名先锋队员在怡生园集结。时任中化国际物流经理尹晓东也在征召之列,回忆当时情形,他笑言:“我记得接到HR电话是一个周五,我问让我干什么?不知道。又问在哪办公?不知道。就这样,周日赶到北京,又马不停蹄背着包去了怡生园。”

此前,尹晓东业余玩票,和朋友一道开发了一款危化品物流网络平台。加入互联网小组之后,他把平台免费贡献出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平台中最早上线的“66快车”。

尽管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但有一点每个互联网小组成员都心知肚明:加入这个小组实际上意味着从头再来。不管此前是集团关岗,还是部门经理,如果创业不成功都降为普通员工使用。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安排?集团公司总裁张伟指出:“我们就是要组建这样一支披坚执锐的奇兵,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在传统行业撕开一条口子,探索创新转型之路,为公司的未来赢得先机。”

王健是“18勇士”之一,当时他的加入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被问及为何放弃关键岗位,王健淡淡地说:“对未知领域一直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这大概是驱使我投入的根本动力。”此前在福建石油总经理任上,他也没有“安分”过,调整公司架构,重新划分区域,激发内部创新,用他的话说叫“趁好的时候折腾折腾”。

一帮爱折腾、能折腾的青年骨干组成的奇兵,就这样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在互联网世界开疆拓土。提及互联网小组18人创始团队,王健心中有个遗憾,“我们至今都没有一张集体的合影。”怡生园两周的彻夜讨论,项目展开后的昼夜忙碌,大家聚在一起开会挺多,但都没有顾得上拍一张集体照。

黄沙百战穿金甲

奇兵既出,便只顾风雨兼程。

王健清楚地记得,2017年11月的一天,张伟总轻车简从来到中关村看望大家,彼时互联网小组的办公地点还在天创大厦,因为办公空间逼仄,连会议室都没有,领导站在走廊里和大家畅谈十九大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

不仅没有会议室,其他基础设施也极其简陋。“4个人坐一张办公桌,只能放下笔记本,没有网络,连水都没有。”互联网小组四个召集人之一孙黎明告诉记者,“感谢同在天创办公的兄弟公司北石化,后来给我们解决了饮水和保洁的问题。”

环境看起来像是山寨版的央企,许多应聘者心里犯嘀咕:这个公司是不是搞传销的?于是,招人就成了难题。最早搭建完整团队的供应链小组在这方面深有体会,孙黎明说:“就在机房面试,一开始还打算招985、211的,后来发现这个想法很搞笑。”

没过多久,情形有了转机。互联网小组被集团作为国企创新的典型例子推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于是招聘的时候就放这段视频“验明正身”。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靠“杀熟”——现身说法游说同学、朋友“入伙”。

每个人都是HR,却依然难以跟上快速扩张的人才需求。中化能源科技现有员工900多人,加上外包团队,总人数已超过1000。张增根表示,到年底公司员工人数可能会突破1500人。

迅速壮大的团队是公司业务飞速发展的一个侧影。“在互联网行业,每个人都知道快的意义,慢了就会被切割、瓜分。”从一家大型互联网上市公司转投中化的陈会静说,“因此,初创公司会很累,加班是家常便饭。”

B2B产品总监刘岩告诉记者:“现在回想过去在集团总部按时上下班的工作状态真是很幸福。但话说回来,这一年的收获可能相当于过去四五年,个人的成长让我坚持下来。”

有晚上12点下班的,也有早上4点上班的。车系统刚上线的时候,孙黎明下了一道指令:客户的所有司机都要安装公司系统。于是,曾益等几个小伙子就风风火火开始了地推。当他们告诉司机安装系统可以拿到16元钱的时候,司机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我给你16元,你给我马上消失!”碰壁之后,曾益改变策略,在车队附近的小旅馆住下来,与司机同吃同住;司机6点发车,曾益就4点起床;司机喜欢抽烟,曾益就趁司机发车前的空当递上一根烟,聊上几句;司机喜欢抖腿,曾益也抖腿。“一个月下来,抽烟学会了,抖腿学会了,我们的系统也接了地气。”孙黎明说。

对于S2B2C小组来说,最难忘的是那段“抗洪”岁月。小化油管家联盟版项目总监刘荻告诉记者:“联盟站刚上线的时候,海量信息跟洪峰一样涌过来,每天上百个站。那时系统不完善,全靠手工录入。1个商户涉及50多条信息、3张证件照,还有银联要求审核的相关内容,每一条细节都需要人工核准,一旦进入那间会议室,基本上分不出白天黑夜了。”

三国时,魏国大将邓艾出奇兵,取道阴平袭击成都,途中无路可走,全军从悬崖滚下,最终以小股部队灭了蜀国。商海拼杀固然不见鲜血,但却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汗水。

百二秦关终属楚

奇兵当建奇功。

2月24日,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化能源科技”)正式组建。从小组到公司,意味着中化能源在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不久后,中化能源科技选举产生了管理团队,集团总裁助理张增根兼任公司总经理,王健、孙黎明、张洋、于瀛蛟任副总经理。在市场拼杀的同时,公司治理结构也逐渐从混沌走向明晰。

宣布团队任命之日,能源事业部总裁江正洪在泰鹏大厦勉励新军:“今天是中化能源科技成军之日,几个月的摸索打拼让我们对互联网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非常辛苦,但我能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到光芒。我们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要完善运行机制,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对于创业这几个月来取得的成绩,张增根是这样总结的:基于五大核心领先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中化能源科技打造了B2B事业群(全行业产业链的企业级服务平台),S2B2C事业群(智能油站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事业群(石化行业供应链智慧系统)及新业务事业群为基础的18个项目。实践中,各大业务应用平台和单点科技都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式发展。

B2B成绩耀眼。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CCTV2同步直播上市过程,并邀请参与建设的能源科技副总于瀛蛟共同见证。3月30日,针对一船从中国泉州到新加坡的汽油出口业务,中化能源科技成功完成全球首单有政府部门参与的能源贸易区块链应用项目。

截至7月12日,“壹化网”累计注册用户5931个,入驻企业4952家,累计成交316.57万吨,成交金额197.44亿元;“买原油”签约安哥拉石油、摩科瑞石油世界两大能源巨头,上线企业187家,交易量合计8912万桶。

S2B2C也不遑多让。截止到6月底,平台中化加油站上线超过300座,联盟站上线超过4300座,合计突破4600座,平台车主会员突破230万。

供应链全面开花,目前已经推出了“66 快车”“船运帮”“仓海帮”等产品,涵盖车、船、库系统。预计到7月底,上线船舶2050条,占液体油化品江海运力的40.6%,“66快车”上线货主公司200家,物流公司230家,车辆近1万辆。

供应链负责人孙黎明有些“洋洋得意”地告诉记者,一家业内小有名气的炼厂高管也想推进类似的大平台战略,但当他把“船运帮”的平台仔仔细细研究了几遍之后,深感存在着无法逾越的人才和资本的鸿沟,决心放弃并转投能源科技公司旗下。还有越来越多的线下公司或致电或登门拜访,希望与公司开展业务合作,甚至提出股权合作的诉求。

此外,新业务事业群的科技创新项目也都可圈可点:2018年2月,中化能源科技引入技术合作开发完成拥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财务智能机器人;2018年4月,智能加油机器人亮相福州“数字中国”峰会……无人便利店、区块链BaaS平台、中化云、大数据、物联网、X科技早报、产业创客、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单点科技也各有斩获。

截至7月中,可谓硕果累累。财务智能机器人已完成多笔业务销售,区块链BaaS平台完成大额订单销售,工业互联网已接入30多类近百款设备。

作为市场化引进的人才,S2B2C小化油联盟项目产品负责人张斌告诉记者:“之前我服务的一家央企,仅论证SAP和ERP系统就花了4年,实施下来整整花了11年。而中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快速上线了七大平台,这种执行力在国企中难得一见。”

“创新业务是‘一把手工程’,集团和事业部实实在在的支持和重视,成为新业务加速发展的定心丸。”在回顾和总结阶段性成绩之时,张增根表示,互联网小组走出了一个项目快速推进的新机制,突破常规,目标明确,5个小组协同作战,保证平台快速上线,项目推进过程中,员工展示出极强的创新意识、敬业精神以及责任感。

而谈及压力所在,张增根也坦言,能源科技尚缺一位能够引领创新技术的大拿CTO,相信随着激励机制的不断创新,会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直挂云帆济沧海

奇兵自有奇志。

今年4月份召开的中化集团2018高层研讨会是集团改革再出发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确立了公司“科学至上”转型的战略方向。会上,中化能源科技副总经理张洋分享了公司能源互联网创业的思考与实践,他掷地有声地说:“战略是打出来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的确,能源科技这支奇兵自组建之日起就分成五个小分队开始了各自的奇袭。如今,版图在拼杀中日渐清晰,但显然鸣金收兵之日远未到来。或者说,互联网创新之征途只能越来越快,止步就意味着死亡。

在供应链小组的会议室里,白板成为了大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没有级别和年龄之分,多次激烈的讨论,为的是厘清方向,挑战固有思维,及时纠错。被大家亲切称为“大师兄”的孙黎明,更是常常与同事争执地面红耳赤,“我比较固执,有时候也吵得心绪难平,但所有人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超强度的付出,提升效率,完成既定目标,希望每个项目都能成为独角兽。”

在孙黎明看来,他带领的供应链小组就是要依靠技术驱动,以强大的供应链整合力、创新的平台模式和卓越的供应链服务,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整个物流系统的流程更合理高效。

王健带领的S2B2C小组则要施展“隔山打牛”的绝技,通过为加油站提供品牌、油品及非油品、物流仓储、融资服务、异业合作等优质资源,以小化加油平台帮助油站完成智能化升级,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使得加油站能够更好的服务C端车主,提升其体验和黏性。

于瀛蛟带领的B2B小组继续布局四大项目:“买原油”、“壹化网”、“OILBANK ”(成品油国际贸易)和“石化区块链联盟”。“买原油”(一级平台为“壹油网”)交易平台为国内及国际原油及原料油的供应商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OILBANK”打造中国首个成品油国际贸易平台,实现成品油国际贸易产业链的交易效率和效益提升;“壹化网”打造“自营+第三方”一站式化工品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石化区块链联盟”开创能源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先河,构筑从原油到精细化工的全能产业链线上服务平台。

聚点成线,集线为网。“我们的发展愿景是能够成为石化行业的智慧运营商。”在张增根描绘的蓝图里,借助技术赋能,中化能源科技将搭建大平台,以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和交易效率,最终完成要素重构与产业互联。2020年,公司将实现盈亏平衡。

“中化能源科技未来,既不定位于互联网公司,也不是软件公司,而是要成为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一个基于能源业务的科技创新平台。在平台上产业导入、孵化与业务相关的小公司,帮助其逐渐成长为独角兽,反过来可以对能源业务和互联网业务赋能。”张洋则在前述会议上如是说。

中化奇兵的故事还有很多,但记者印象最深的却是一句不经意的讲述。能源科技一名员工说,一年来持续加班,每周工作72小时以上,回上海的次数极为有限,“最揪心的是离开家的那一刻,想去抱抱孩子,但因为很长时间没见面,总会吓得他哇哇大哭。”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